和景回胡计院数字韵就送其行

与君托乡闾,东野连西墅。

谁知俯仰閒,各各岁年暮。

当时同队鱼,十已九捐故。

君抱圭璧姿,方获展寸步。

梁栋须群材,榱桷共支拄。

生从匠石园,一一居王所。

何必效鸥凫,江湖任来去。

但须饱读易,细玩奇耦数。

问之何将迎,终然抱璞素。

砥柱三门津,波澜自流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潜所作,名为《和景回胡计院数字韵就送其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美好祝愿。

“与君托乡闾,东野连西墅。”开篇即设定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景,乡闾(huan)指的是村庄的门楼,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友情像乡间的门楼一样牢固,不论是东边的田野还是西边的园墅,都能连结在一起。

“谁知俯仰閒,各各岁年暮。”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俯仰指的是低头和抬头的动作,閒(xià)是时间的意思,岁月匆匆,人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行走,暮年将至,这种无常让人唏嘘。

“当时同队鱼,十已九捐故。”诗人回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就像同一群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弋。十九岁时的友谊如今已经成为过去,令人感慨。

“君抱圭璧姿,方获展寸步。”这里用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圭璧是古代贵重的玉器,比喻朋友拥有高洁的品德。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生活中取得一番成就,即使只是很小的一步进展。

“梁栋须群材,榱桷共支拄。”这两句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梁栋指的是房屋的主要结构,需要众多的木材共同支撑;榱桷是窗棂和门框,同样需要许多细小的部件来共同构成。这正如人生路上,需要朋友们的互相帮助与支持。

“生从匠石园,一一居王所。”诗人提到自己是在匠石(即匠师)开辟的园林中长大的,这里的“匠石”可能是指某位有才华的人;“一一”强调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珍视;“居王所”则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何必效鸥凫,江湖任来去。”这里劝诫朋友不必像那些随波逐流的小鸟一样,没有定所,而是要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江湖代表着广阔的人生旅途,无论未来如何,都应保持自我。

“但须饱读易,细玩奇耦数。”诗人提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广泛阅读《易经》(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并且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深奥智慧和微妙之处。奇耦数可能是指《易经》中的某些特殊的象征或计算方法。

“问之何将迎,终然抱璞素。”诗人在询问朋友将来如何迎接生活的挑战,最终还是希望朋友能够保持一颗纯洁无瑕的心灵。璞素是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纯净无暇。

“砥柱三门津,波澜自流注。”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壮阔的情景。砥柱可能指的是河岸上的支撑物,三门津则是一处地名,这里用来形容一种坚固和安稳的状态。波澜是水波的意思,自流注则表达了事物顺其自然的发展态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深厚、时光易逝以及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感慨与期望,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情怀和才思。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昨日连昼夜之雨尤可喜再用前韵

佛狸索死离龙庭,堪笑披猖欲背城。

釜为水悬忧后爨,弓因雨弱失长兵。

突三千人如电扫,诛两万户若风行。

又报广南腾露布,太平从此慰皇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魏时中胡才卿还城

岁晏谢纷务,掩关慕幽居。

于道良未亲,养真聊自娱。

孰谓双彦来,南征千里馀。

忻然肯相过,脩贽期读居。

愧无一日长,幸与斯文俱。

温温石中玉,皎皎渊底珠。

至瑶岂易求,欲速非良图。

雨馀浮新绿,风暖勾萌舒。

閒斋对泮水,感物怀倚闾。

即此悟明德,远游竟何如。

形式: 古风

桐川道中

伊轧篮舆拂面风,桃花倚路笑相逢。

莺莺交啭春榆密,燕燕于飞烟树浓。

日午暂休攲客枕,年饥忽喜听村舂。

乡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锄犁伴老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诸路发解劝驾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