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真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日复一日,惨淡景象中龙蛇般的人物激烈争斗,战争几乎要耗尽所有生命。
高原上的水源因战争而改变,战场上的风吹过,连草木都带着血腥味。
精卫鸟含冤深海填不满,申包胥哭秦廷却无泪可流。
并州的英雄豪杰如今还有谁?切勿轻易分兵攻打井陉关。

注释

惨澹:形容景象凄凉、暗淡。
龙蛇:比喻人物或势力错综复杂。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生灵:指世间万物,特别是人类。
精卫:神话中的鸟,衔石填海象征坚韧不屈。
瀚海:大海。
包胥: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以哭秦庭求救知名。
秦庭:秦国朝廷。
井陉:古代战略要地,位于今山西境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悲惨景象。首句"惨澹龙蛇日斗争"运用比喻,将战争中的双方比作龙蛇般激烈对抗,展现了战事的残酷和持久。"干戈真欲尽生灵"直接表达了战争对民众生命的摧残,暗示着生灵涂炭的现状。

接下来的两句"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进一步渲染战争带来的破坏,河水泛滥改变了地貌,战场的风吹过,连草木都带着血腥味,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痕迹和环境的凄凉。

诗人以精卫填海和包胥哭秦的典故,"精卫有冤填瀚海"象征着无辜者的不屈抗争,"包胥无泪哭秦庭"则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最后,"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以并州的英雄人物询问,暗示时局动荡,无人能挽狂澜,不禁让人担忧未来的局势和英雄的去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典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金末元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甲午除夜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门

两崖悬绝倚山垠,草径低迷劣可分。

潭影乍从明处见,竹香偏向静中闻。

石林万古不知暑,茅屋四邻惟有云。

曳杖行歌羡樵叟,此生何计得随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楚些招魂自往年,明珠真见抵深渊。

巨鳌有铒虽堪钓,怒虎无情可重编。

千丈豪气天也妒,七言诗好世空传。

伤心鹦鹉洲边泪,却望西山一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