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

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旂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年纪虽大才华依旧出众,时机到来道理也容易推行。
恩宠集于一身,担当三种重任,在贰师营中威严庄重。
将领谋略超过南仲,上天的心意寄托在京城。
军旗飘扬映照边塞景色,龙笛吹响越过关隘之声。
如同汉月伴着霜降消逝,边疆战尘预计即将清平。
渐渐明白王者之事的好处,文官武将都由读书人担任。

注释

年壮:年纪大。
才仍美:才华出众。
时来:时机到来。
道易行:道理容易推行。
宠兼三独任:恩宠集于一身,担三种重任。
威肃:威严庄重。
贰师营:贰师将军的营地。
将略过南仲:将领谋略超过南仲。
天心:上天心意。
北京:京城。
云旂:军旗。
塞色:边塞景色。
龙笛:龙笛声。
关声:关隘之声。
汉月:汉朝的月亮。
边尘:边疆战尘。
计日清:预计清平。
渐知:渐渐明白。
王事:王者之事。
文武用书生:文官武将由读书人担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名为《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中的语言雄浑壮丽,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出征的鼓励和赞美。

“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年轻有为、才能出众的赞赏,以及对他未来的乐观态度,认为他的才能将会得到施展的机会,道路畅通无阻。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这里描述的是朋友即将担负的重要职责和军中显赫的地位,以及他所承担的重任将给人以深刻印象。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诗人提及将军的英勇形象,并通过“天心寄北京”来表达对国家中心的忠诚之情。

“云旂临塞色,龙笛出关声。”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以及军中号角声响,显示了一种雄伟庄严的氛围。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边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定的情感。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最后两句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国之大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文臣武将都在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襄阳卢判官奏开河事

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

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

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

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

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

坐惜去车远,愁看离馆空。

因思郢川守,南楚满清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适楚次徐城

去家随旅雁,几日到南荆。

行迈改乡邑,苦辛淹晦明。

畏途在淫雨,未暮息趋程。

穷木对秋馆,寒鸦愁古城。

迷津坐为客,对酒默含情。

感激念知己,匣中孤剑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哭常徵君

万化一朝尽,穷泉悲此君。

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远年随逝水,真气尽浮云。

山闭龙蛇蛰,林寒麋鹿群。

伤心载酒地,仙菊为谁薰。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

何事重逢迎,春醪晚更清。

林端花自老,池上月初明。

路入仙郎次,乌连柱史名。

竹阴疏柰院,山翠傍芜城。

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