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意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

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

南山忽入几,相对各老苍。

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

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

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僧人敲响的钟声唤醒了晨鸟,它们在林间纷飞,映照着曙光。
夜间的云雾渐渐远离石头,我起身打开秋天的小屋。
南山突然近在眼前,我们相对而坐,都已老去。
我已经活了多少年,这山却依然如故,见证了远古的变迁。
流水送走日月,险峻的石头见证着世事的兴衰。
我向山提问,山却默默无语,唯有山猿在前方的山冈上啼叫。

注释

僧钟:僧人的钟声。
觉:唤醒。
曙鸟:清晨的鸟儿。
纷飞:纷纷飞舞。
宿云:夜晚的云雾。
石:石头。
秋房:秋天的小屋。
老苍:苍老。
几何年:多少年。
鸿荒:远古的、荒凉的时代。
流泉:流水。
日月:日出日落。
危石:险峻的石头。
支:支撑。
兴亡:兴衰。
山无言:山不说话。
啼猿:啼叫的猿猴。
前冈:前方的山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禅寺景象,僧人被报晓的钟声唤醒,鸟儿在林间欢快地飞翔,映照着曙光。诗人起身打开窗户,看到南山近在咫尺,山势苍茫,仿佛历史的痕迹。诗人感慨自身年岁已高,而山却依然如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流水潺潺,像是在诉说时光的流转,险峻的石头似乎象征着世事的起伏。然而,面对山的沉默,只有山间的猿猴在前冈啼叫,增添了寂寥之意。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沉思。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浙中饥甚六月一雨颇慰

雨馀灯火坐茅斋,此夕田家有好怀。

造物心终扶畎亩,苍生命已堕颠崖。

燕山漕粟初航海,浙水移家半入淮。

贞观三钱谁复识,拥衣数起望台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秦吉了

尔禽畜于人,性巧作人语。

家贫售千金,宁死不离主。

桓桓李将军,甘作单于鬼。

形式: 古风

荷花

净根元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制裳香冷微云护,倾盖盟深独月知。

却笑满城纷绣縠,濂溪此意更同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荷珠

霞衣葱佩来珊珊,水晶之宫绿玉盘。

谁与冯夷作戏剧,贝阙驱入神瓢翻。

又疑罢织蛟人泣,碧洼融作水银汁。

圆或为璧方为圭,寒光滉漾不可拾。

古来攲器戒覆倾,真宰之柄常恶盈。

季伦买笑轻百斛,金谷转首迷榛荆。

纷纷鱼目争贵惜,道眼独悬诸幻息。

须臾海霁山日高,绿云万柄净如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