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千运旧居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

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

土木被丘墟,溪路不连通。

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

君辞天下书,放意任体躬。

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瘖聋。

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

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

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

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汝北的君子之宅,我前来探访那破败的墙垣。
子孙后代纷乱如麻,这片土地如今归邻近的老翁所有。
昔日的房屋只剩废墟,小溪之路也已断绝不通。
旧井已被杂草覆盖,牛羊不慎陷入其中。
主人放弃世俗名利,随心所欲过着简朴生活。
他一生未曾自力更生,家境如同旅舍一般。
他的高论直抵天际星辰,余音回荡唤醒沉寂。
他本欲表彰故乡的美德,期望后世能尊崇延续。
可惜岁月匆匆,他的理想还未实现,宅院已成荒林。
难道世间没有知音,无人能弘扬这种高尚风范?
这浩荡的景象无人关注,我又能向何处追寻答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景象,诗人以沉郁的情怀表达了对过去时代和人物的追思。开篇即描述了一位君子的宅邸已经颓败不堪,子孙散离,土地归属他人,溪路不通,只剩下旧井被野草所覆盖,牛羊在其中徘徊。这一系列的画面展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诗中“君辞天下书,放意任体躬”一句,表明这位君子似乎已经超脱世俗纷争,只是随遇而安,无为而治。然而,“一生不自力,家与逆旅同”则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力量的有限。

“高议切星辰,馀声激瘖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君子的仰望和赞誉之情,但这种声音似乎已经被时光所淹没。接着,“方将旌旧闾,百世可封崇”一句则是对这位君子遗迹的推崇,但“嗟其未积年,已为荒林丛”又再次强调了时间带来的毁灭和遗忘。

最后,“时岂无知音,不能崇此风。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哀叹,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不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英雄末路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沙堤行呈裴相公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远别离

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鬐鬣赤。

念君少年弃亲戚,千里万里独为客。

谁言远别心不易,天星坠地能为石。

几时断得城南陌,勿使居人有行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

陇头行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入汉家。

形式: 古风

卧疾

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空堂留灯烛,四壁青荧荧。

羁旅随人欢,贫贱还自轻。

今来问良医,乃知病所生。

僮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

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春雨枕席冷,窗前新禽鸣。

开门起无力,遥爱鸡犬行。

服药察耳目,渐如醉者醒。

顾非达性命,犹为忧患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