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秦秋所作的《惠山怀古四首》中的第二首,通过对惠山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后人的责任与愧疚。
首联“竹炉疏复吾家事,倡和诗文在简编”描绘了诗人回忆中的一幕,竹炉旁的疏影仿佛是他家的传统,而那些倡和的诗文则被记录在简册之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视。
颔联“独惜松风徒有阁,更怜讲学已无椽”则转向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松风虽好,却只能空有阁楼,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持久;而讲学的场景也已不再,椽木难寻,暗喻知识与智慧的传承面临困境。
颈联“华山自古无常主,火殿重新岂世缘”进一步探讨了历史与命运的主题。华山自古以来就没有固定的主人,暗示历史的变迁无常;火殿的重建是否真的符合世间缘分,则是对命运与因果关系的深思。
尾联“感慨去来皆幻影,惭予多负后人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感慨。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像是幻影一般虚无,令人感伤;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担心辜负了后人的期望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文化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