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典午既陵夷,群材共沦谢。
唯有青青松,于今被王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与哲理的结合,寓意深刻。"典午既陵夷"一句,通过山丘的倾圯来比喻世事的沧桑变化,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慨。"群材共沦谢"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意味着不仅是单一的事物,甚至是所有的繁盛都会随时间而消亡。
然而,在这普遍衰败中,"唯有青青松"却独自屹立。这棵松树,不仅没有随着其他事物一起凋谢,反而"于今被王化"。这里的"王化"通常指的是至高无上的境界,或是受到君主恩泽的洗礼。在此,它象征着超脱尘世、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境界。
诗人通过这棵松树,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趣,也映照出其对生命和宇宙本原的深刻洞察。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暂时来访道家流,肯伴烟萝滞一丘。
为忆长安瞻日下,欲寻蓬岛向鳌头。
陶潜醉后虽眠石,王粲忧多更上楼。
宣室岁馀虚席在,青山何路更重游。
智者在不惑,君子贵知几。
彼昏有耳目,无能辨是非。
蜀犬尽鸣吠,羲轮自光辉。
古人不可作,垂涕沾吾衣。
江南尽是山水地,君子固求仁知名。
可怜尘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
人间扰扰知何在,日暮悠悠空斗行。
明月一栏风一枕,醉乡犹可过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