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庵(其二)

大地铲教平,庵基即日成。

来山从丙入,去水放西行。

门户全通达,窗棂透底明。庵中谁是伴?

月白与风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庵堂的构建与环境,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首句“大地铲教平,庵基即日成”以大地的平整和庵基的迅速建成,象征着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整理与建设,寓意着通过努力与决心,可以迅速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接着,“来山从丙入,去水放西行”描绘了庵堂周围的自然景观,山川的走向与水流的方向,隐喻着修行之路的指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丙为方位之一,在此可能代表了进入庵堂的路径或方向,而西行的水流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修行过程中的变化。

“门户全通达,窗棂透底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庵堂内部的景象,门户的通达意味着内外的连接与交流,而窗棂的透底明则暗示着光明与清晰,象征着心灵的开阔与智慧的照耀。

最后,“庵中谁是伴?月白与风清”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庵中,谁是修行者的伴侣?是那皎洁的月光与清新的微风。这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能够成为修行的伴侣,也暗示了内在的自我反省与超越,是修行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庵堂及其周围环境,以及庵内的情景,展现了道家哲学中关于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存、自我反省与超越的主题,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美的意境。

收录诗词(190)

李道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字:元素
  • 号:清庵
  • 籍贯:湖南都梁(武冈)

相关古诗词

绝学无忧篇

日用总玄玄,时人识未全。

当推心上好,放下口头禅。

法法非空法,传传是妄传。

不曾修福始,焉能有祸先。

不益便无损,不变岂能迁?

不垢亦不净,无缺亦无圆。

莫着嗔和喜,何愁迍与邅。

不作善因果,那得恶因缘?

不闻兴废事,名利不相牵。

精粗无爱恶,妍丑不憎怜。

不偿欢喜债,都无恩怨缠。

打开人我网,跳出是非圈。

清虚不好古,恬澹倦希贤。

休思今世后,放下未生前。

从他佛是佛,任伊仙是仙。

既无尘俗累,何忧业火煎。

有无俱不立,虚实任相连。

都缘无取舍,自然无过愆。

来去浑忘却,死生何预焉?

居止无余欠,随处任方圆。

饥来一碗饭,渴则半瓯泉。

兴至自逍遣,困来且打眠。

达者明此义,休寻天外天。

见前赤洒洒,末后亮娟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诗赠东溪二首(其一)

丹道立基处,休教外境侵。

一心才静定,二物互相任。

离火烧铅汞,雷车运水金。

调和籍坤土,灌溉必天壬。

白雪凝金鼎,黄芽长玉簪。

这些真种子,本不是玄参。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诗赠东溪二首(其二)

会得潜心妙,从他二鼠侵。

有人信得及,无个力难任。

慈誓弘如海,机锋利似金。

穷通内子午,掀到外丁壬。

善闭无关键,勿疑朋盍簪。

玄之又玄处,一唯契曾参。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程洁庵五首(其一)

无为好向无中作,自有琼蟾照碧崖。

尽夜下工常不间,气固神备产婴孩。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