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湘中有喜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

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

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骑马行走在郢路的尽头,乘船归航驶入湘江的水流。
只顾凝望疾飞的鸟儿,听闻猿猴啼鸣也暂时抛却了忧愁。
两岸枫树如岸般挺立,数处橘树成洲点缀江中。
回想起此行的初衷,反而怀疑这一切如同梦境中的游历。

注释

征鞍:远行的马鞍,借指骑马远行的人。
穷:走到尽头,走完。
郢路:古楚国都城郢的路,泛指楚地的道路。
归棹:归航的船桨,借指归航的船只。
湘流:湘江之水。
望鸟:凝望飞翔的鸟儿。
贪疾:急切地看,形容目光追随着鸟儿快速移动。
闻猿:听到猿猴的叫声。
亦罢愁:也暂时停止或消除了忧愁。
两边:河岸两侧。
枫:枫树。
作岸:像河岸一样排列,此处形容枫树沿岸密集生长。
数处:多处,几个地方。
橘:橘树。
为洲:成为江中的沙洲,形容橘树成片生长在江心。
却记:回想起,忆起。
从来意:此行的初衷,出发时的目的。
翻疑:反而怀疑。
梦里游:如同在梦中游览一般,形容情景虚幻、难以置信。

鉴赏

诗人以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归心似箭的画面。"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中,“征鞍”指的是旅途中的劳顿,而“穷郢路”则是指通往目的地艰难的小道。“归棹入湘流”,诗人将船只系于湘江之滨,表达了归来的情感。这里的“征鞍”与“归棹”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示了旅途与回家的区别。

"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这两句中,“望鸟唯贪疾”表达的是诗人急切地希望早日到达目的地,甚至连鸟儿飞翔的速度也显得过于缓慢。“闻猿亦罢愁”则是说,即便是猿猴的鸣叫,也令诗人感到心中添了一份忧愁。这里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感受,深化了诗人归乡之情。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中,“两边枫作岸”描绘的是河岸两旁长满了枫树,而“数处橘为洲”则是说,湘江之中多处形成的小岛上生长着橘子。这些细节的刻画,为诗人归乡途中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温暖而又生动的色彩。

"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回想起过去的种种情事,却也常常怀疑这些经历是否只是梦中之旅。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归乡之情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急切希望到达目的地,到怀疑生活是否如梦境一般虚幻。这种情感的流转与景物的描绘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而又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初发曲江溪中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

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

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初发道中寄远

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

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

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初秋忆金均两弟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听筝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