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持志见寄

绣衣归卧水云乡,湛辈犹怀岘首羊。

似我鹄乌忘白黑,知君牝牡失骊黄。

静中禅缚应超脱,别后词锋底激昂。

投老穷途各千里,不须留颖见锥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身着华丽衣裳归隐水云间,同辈仍怀念岘首山的羊群。
像我这鸿鹄不分黑白,想必你辨识雌雄也迷失了方向。
在静修中应已超脱束缚,分别后你的文笔会如何激昂。
垂暮之年我们各自身处远方,无需相见,彼此心中自有衡量。

注释

绣衣:华丽的官服。
湛辈:同辈的人。
岘首羊:指代美好的事物或友人。
鹄乌:鸿鹄,比喻有志向的人。
白黑:比喻是非、正邪。
牝牡:雌雄。
骊黄:古代骏马的颜色,比喻事物的本质。
禅缚:佛教中的修行束缚,这里指精神上的束缚。
词锋:文章的锐利言辞。
投老:到了老年。
穷途:困厄的境地。
锥囊:比喻才华出众。

鉴赏

此诗首句“绣衣归卧水云乡”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绣衣"象征着高雅脱俗,而"水云乡"则是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表达仙境或理想家园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表达了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着“湛辈犹怀岘首羊”一句,"湛辈"指的是水边的细流,而"岘首羊"则是比喻着朋友或知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情谊和牵挂。

第三句“似我鹄乌忘白黑”中,“鹄乌”即天鹅与乌鸦,常用来比喻朋友或知音,"忘白黑"则是形容对朋友的忠诚不渝。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坚守。

“知君牝牡失骊黄”一句,“牝牡”指的是雌雄难以区分,而"骊黄"则是良马的代名。这里诗人用"知君"表达了对朋友品性的了解,同时通过"牝牡失骊黄"强调了朋友之间难以辨识、相互理解的深度。

“静中禅缚应超脱”一句,"静中"指的是内心的宁静,而"禅缚"则是比喻束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通过"应超脱"传递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别后词锋底激昂”一句,“别后”指的是分别之后,而"词锋"则是笔墨或文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在与友人分别后,对于书信交流的渴望和热情。

最后两句“投老穷途各千里,不须留颖见锥囊”中,“投老”指的是归隐田园,而"穷途"则是艰难曲折的小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愿意抛弃世俗的纷扰,选择一条艰辛但纯粹的生活道路。而“不须留颖见锥囊”则是在强调对未来无需过多挂念,只需顺其自然。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以及对纯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境辽阔,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深邃哲思和高远志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钱申伯山堂之咏

净坊秋色老苍官,檐额飞云细可攀。

客梦偶随疏雨断,僧游长带暮钟还。

似闻遗锡藏银地,亲见高人住骨山。

愁绝寒江归去路,乱峰青处望双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康平仲侍郎从丞相张公登倚云亭(其二)

相君题品到林泉,大榜新书亦烂然。

云护山根藏小鲁,风携人语动诸天。

放怀对客忘青白,随意传觞任圣贤。

谁谓瓯闽甘远俗,他时物物待陶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康平仲侍郎从丞相张公登倚云亭(其一)

皂盖凌虚岂易陪,扪参那复欲高哉。

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

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隐者陈无隅(其二)

历井扪参踏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

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

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

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