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细揽群英入此亭,重开八叶付公门。
无穷真意侵书架,不断清香对酒樽。
由实又花花又实,看孙生子子生孙。
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场景。"细揽群英入此亭",表现了主人精心挑选各类佳作,聚集在这个亭中,显示出对文化和学术的尊重与追求。而"重开八叶付公门"则暗示着这不仅是文学的交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无穷真意侵书架"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无限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如何渗透在书籍之间,充满了对学问的热爱。而"不断清香对酒樽"则描绘了一种文人雅集时的愉悦场景,清香的美酒与诗意的交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精神盛宴的情境。
"由实又花花又实"一句,通过对比鲜花和果实之间的转换,暗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象征着文学创作中真实与美好的结合。紧接着的"看孙生子子生孙"则表达了一种家族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对后代的关注和期望,强调了血脉相承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主人不用平泉誓,自有根源六艺存",则是对主人的赞誉。"主人不用平泉誓"意味着主人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誓言来证明自己的学问和品行,而"自有根源六艺存"则指出主人自身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学术功底,这些都是他内心修养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文人雅集的美好场景,更通过对文学、学问、传承等主题的探讨,表现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曾向春秋识此州,西风吹袂过淮头。
人还故老衣冠喜,我为中原草木愁。
屹若长城今重镇,弃如敝屣昔轻谋。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对空山徙倚楼。
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
归来闲未久,老去役何堪。
未远蜀天北,又之湘水南。
奔驰缘未足,辛苦分当甘。
徒羡林泉适,长年任住庵。
夙悟金仙空色教,化生千百对青春。
强颜翁媪栀为貌,取悦儿童丝系身。
立仗无言开口甚,当筵何事掉头频。
笑他鲍郭经年舞,我过莺花即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