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五)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

哀哉丧乱世,枭鸾各腾翥。

逝者知几人,文举独不去。

天方斲汉室,岂计一郗虑。

昆虫正相齧,乃比蔺相如。

我知公所坐,大名难久住。

细德方险微,岂有容公处。

既往不可悔,庶为来者惧。

形式: 古风

翻译

曹操狡猾如老狐,用欺诈之言驱使着霍去病。
可悲啊,身处乱世,枭雄与正直之人各自展翅飞翔。
逝去的人有几个能预知未来?只有孔融独自不随波逐流。
上天正在削弱汉朝的根基,怎会顾及郗虑这样的小人物。
如同昆虫相互噬咬,怎能与蔺相如的宽容相比。
我知道你的处境,显赫的名声难以长久留存。
你的美德过于细微,哪里会有容纳你的地方。
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只希望给后人留下警示。

注释

黠:狡猾。
老狐:比喻老练而狡猾的人。
嗾:驱使。
鸿豫:霍去病的字。
丧乱世:动乱的时代。
枭鸾:比喻不同品性的人。
文举:指孔融以文章知名。
斲:削减,削弱。
汉室:汉朝政权。
一:此处表示轻视。
郗虑:东汉官员。
比:比较。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外交家。
公:对对方的尊称。
大名:显赫的名声。
细德:细微的美德。
险微:微妙而危险。
庶:或许。
惧:警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作品,属于和陶杂诗系列。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隐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哀哉丧乱世,枭鸾各腾翥。" 这几句用历史上的奸臣来比喻当时的政治局势,指出奸臣们的欺骗和混乱时代中的权谋。

"逝者知几人,文举独不去。天方斲汉室,岂计一郗虑。" 这部分诗句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良之士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和忧虑。

"昆虫正相齧,乃比蔺相如。我知公所坐,大名难久住。细德方险微,岂有容公处。" 这里借用昆虫啃食和历史上的忠臣来强调当前的危机感,同时也暗示诗人对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未来命运的担忧。

"既往不可悔,庶为来者惧。" 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去不能改变,只能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恐惧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认识和个人的无力感,同时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他那颇具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馀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七)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八)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空馀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九)

馀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