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七问(其一)问天

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

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

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

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东林七问(其一)问天》,通过“碌碌今如此,冥冥非所知”两句开篇,表达了对当前境遇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胜人宁有定,于我或无私”,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探讨了超越个人得失的普遍真理。“劫火焚刍狗,青云变素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世事无常、变化莫测的景象,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杞忧诚罔极,深信转成疑”,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又在怀疑中寻求坚定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人性等宏大主题的探索与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林七问(其二)问影

屏迹茅檐下,追随日以疏。

偶然到城市,未免识侬渠。

造物静相对,此身常有馀。

何时谢形役,不敢惜离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东林七问(其三)问津

古道接桑麻,仙源入望赊。

避秦人去后,无复种桃花。

岐路伤萍梗,逢溪问钓槎。

隔江何处所,或恐是吾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东林七问(其四)问岁

老去懒耕田,秋来愿有年。

每从桥下卜,频解杖头钱。

南地三冬雪,西畴万井烟。

农谈昨如此,曾否不虚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东林七问(其五)问夜

高枕得无事,出门胥有营。

红尘骑马客,白发听鸡声。

茅屋閒将老,蒲团坐到明。

相看同此意,谁浊更谁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