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作品,名为《送柳道时余北还》。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离别的氛围。征役指的是被征调去服劳役的人,这里比喻诗人和朋友各自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而“烟波”则是对远方水面迷茫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共同的旅途愁绪。
“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这两句具体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的行程。轻桡可能指的是小船或是轻巧划动的桨板,上桂水则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大艑则是较大的船只,下扬州则明确指出了朋友行进的方向。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小和方向,凸显了离别的情感。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渴望以及当前离别时刻的无奈。"何处成后会"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而"今朝分旧游"则是对过去共同旅行美好记忆的缅怀。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最后的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深化了离别之情。"离心比杨柳"将内心的离愁与杨柳的轻柔、细长相比较,而"萧飒不胜秋"则是借用秋天萧瑟的风声来形容诗人情感的凄凉和压抑,表明这种离别之痛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悲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是一篇表现力强、情感丰富的送别诗。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乡人去欲尽,北雁又南飞。
京洛风尘久,江湖音信稀。
旧山知独往,一醉莫相违。
未得辞羁旅,无劳问是非。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夜月边城影,秋风陇水声。
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