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
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
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临行前的壮丽画面。"仗剑万里去,孤城辽海东",表达了将军携剑远赴辽海边疆的决心与孤独感。"旌旗愁落日,鼓角壮悲风",则通过飘扬的旗帜和日暮时分的笛声,传递出一种英雄的忧郁和悲凉。
接下来的"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描绘了边塞宁静无声的景象,烽火台上不再有烟雾升腾,戍楼也显得空旷,无不透露出一份和平后的寂寞。
最后的"辕门正休暇,投策拜元戎"则是将军在出发前,在辕门(古代车马停放的地方)稍作休息,向元戎(可能指某位高官或将领)展示自己的战略筹划,并表达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以及将军临行前的种种情感,展现了古代边塞生活的壮阔与沉郁,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英雄将士的赞美之情。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乡人去欲尽,北雁又南飞。
京洛风尘久,江湖音信稀。
旧山知独往,一醉莫相违。
未得辞羁旅,无劳问是非。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王者应无敌,天兵动远征。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
夜月边城影,秋风陇水声。
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君去方为宰,干戈尚未销。
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
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
到时应变俗,新政满馀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