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植草庐成求予赋

老矣杜陵客,草堂倚江干。

故人相幽筑,皇天悯生还。

君家付楚炬,结搆当时艰。

谓得风雅力,竹木供大官。

城边夜归鹤,杳杳发长叹。

朱甍昔峨峨,碧草今曼曼。

何如荫白茅,容膝有馀安。

我哀丧乱馀,人烟半凋残。

风凄狐兔警,露重星斗寒。

丈夫坐一室,此念驰九寰。

所以草堂人,安得千万间。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迈的我寄居在杜陵,草堂紧靠着江边。
老朋友为我建造了居所,苍天怜悯我得以重生。
你家的建筑曾燃烧着楚火,当初的艰难困苦历历在目。
原以为能凭借文雅之力,竹木也能供给朝廷官员。
城边夜晚归来的鹤,发出悠长的叹息。
昔日的红瓦高屋已不再,如今绿草遍地。
哪比得上茅草屋的宁静,小小的空间也足够安身。
我感叹战乱后的荒凉,人烟稀少,满目疮痍。
寒风吹过,狐狸和兔子警觉,露水重,星空寒冷。
壮志男儿独坐一室,思绪却驰骋天地之间。
因此,草堂中的人,怎能不期盼千万间房屋庇护更多人。

注释

杜陵: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附近。
江干:江边。
故人:老朋友。
皇天:古人对天的尊称。
楚炬:指楚地的木材,代指建筑。
峨峨:形容建筑物高大。
曼曼:形容草木茂盛。
白茅:白色茅草,象征简朴。
凋残:凋零破败。
狐兔:比喻战乱中的流离失所者。
九寰:指天地四方,引申为全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陈子植草庐成求予赋》。诗中,诗人以杜陵客的身份,描绘了自己在草堂的生活,感慨万分。他感激故人建造草庐,皇天似乎也怜悯他的归来。诗人回忆起当初艰难的建造过程,期待通过草庐能展现出风雅之气,为朝廷提供竹木资源。

然而,眼前的景象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城边的鹤声凄凉,昔日的宏伟建筑如今只剩荒芜的碧草。诗人认为,即使简陋如茅屋,也能带来内心的安宁,胜过过去的奢华。他目睹战乱后的凋敝,风声凄厉,狐狸和兔子出没,夜晚露水寒冷,星辰闪烁。

诗人深感忧虑,即使身处一室,思绪却驰骋于广大的天地之间。他借此表达对草堂主人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疾苦的深深关怀,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安居乐业,拥有千万间的庇护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垂虹桥

地坼东吴海脉连,画桥两道跨晴川。

影翻河汉蛟龙国,势压江湖螮蝀天。

几处征帆浮日月,四洲谯角隔风烟。

三高远矣荒祠在,一笛阑干夕照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妾薄命六首(其六)

国难义当驰,送君远行役。

黎明别江郊,更上北山脊。

江云妾眼迷,江风妾衣坼。

魂去形独留,兀然化为石。

化石君倘知,勿复念衾席。

愿持如石心,为国作坚壁。

形式: 乐府曲辞

妾薄命六首(其五)

陌上桑欲稀,室中蚕正饥。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谁。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

妇义不移天,相邀何乃痴。

老姑倚门久,不待盈筐归。

为妾谢使君,风化关庭闱。

形式: 乐府曲辞

妾薄命六首(其四)

夫君仕虢州,不幸早岁折。

负骸归青齐,道远囊复竭。

投栖不见容,落日人烟绝。

高义无展禽,辱身顾岂屑。

野露杂涕洟,皇天鉴孤孽。

肯惜一臂残,涴此全体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