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竺慈云大师

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

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

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树林上空飘来的色彩,依然让我怀念长久以来的邻居。
沿着河流蜿蜒的小路,心中幻想着远方的五天人。
我谢绝了空旷花园的杂草,书桌上积满了灰尘。
傍晚的云彩如果能传达心意,我宁愿频繁地寄托问候。

注释

林表:树林的表面。
犹怜:仍然怀念。
久卜邻:长久以来的邻居。
沿洄:沿着弯曲的水流。
五天人:想象中的远方人。
谢绝:拒绝。
空园草:空荡荡的花园里的草。
沉冥:堆积、满是。
几尘:几案上的灰尘。
暮云:傍晚的云彩。
如有得:如果能够传达。
宁:宁愿。
寄声频:频繁地传递信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和天竺慈云大师》,主要描绘了诗人与僧人慈云大师的交往以及对禅意生活的感悟。首句“林表飞来色”以自然景象起笔,暗示禅意的超然与静谧;“犹怜久卜邻”表达了诗人对大师长久以来的亲近与敬仰。接下来,“沿洄一水路”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暗示了修行者的简朴与心境的宁静。“梦想五天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世界的向往和内心的禅修理想。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禅寂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空园草”和“沉冥满几尘”的细节,展现了僧人生活的清寂与内心的清净。最后一句“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诗人以暮云自比,表达出即使身处世俗,也希望能常常得到大师的教诲和精神慰藉,体现出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大师的深深依赖。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林逋诗歌中常见的淡泊超然和禅意之美。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和史宫赞

门对远岑青,常时亦懒扃。

久贫惭嗜酒,多病负穷经。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

蜀庄何足问,惟解事沉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

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竹下经房号白莲,社师高行出人天。

一斋巾拂晨钟次,数礼香灯夜像前。

瞑目几闲松下月,净头时动石盆泉。

西湖旧侣因吟寄,忆著深峰万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陈湜赠希社师

瘦靠阑干搭梵襟,绿荷阶面雨花深。

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

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

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