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抵鹊山前云掩扉,更甘终老脱朝衣。

晓窥青镜千峰入,暮倚长松独鹤归。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到达鹊山前云雾遮门扉,宁愿终身隐居脱去官服。
晨起照镜见千峰映入,傍晚依靠老松独鹤相伴而归。
云中引出细小的泉流,雨中移植的药草长得肥美。
何需羡慕那一碗鲈鱼脍,才挂起孤帆去寻找钓鱼的江边。

注释

抵:到达。
鹊山:地名,代指隐居之地。
云掩扉:云雾遮盖着门扉,形容环境幽静。
更甘:更愿意。
终老:度过余生。
脱朝衣:辞去官职,脱离朝廷。
晓窥:早晨窥视。
青镜:镜子,这里指清晨的景象如镜中画。
千峰入:群山倒映在镜中,如同进入镜中。
暮倚:傍晚时依靠。
长松:高大的松树。
独鹤归:孤独的鹤归来,比喻自己孤独而自由的生活。
云里引:从云雾中引导出。
泉脉细:细小的泉水源头。
雨中移:在雨中移植。
药苗肥:药草生长得茂盛。
何须:何必。
一箸:一筷子,比喻少量。
鲈鱼脍:鲈鱼切片生食,古代象征归隐的美食。
始挂:才挂起。
孤帆:单独的船帆,象征孤独的旅行。
问钓矶:探寻钓鱼之处,比喻寻求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开篇"抵鹊山前云掩扉",设置了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的意境。"更甘终老脱朝衣"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晓窥青镜千峰入"和"暮倚长松独鹤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云里引来泉脉细"和"雨中移得药苗肥"则透露出诗人在山中自给自足、过着简单生活的场景。

最后,"何须一箸鲈鱼脍"表达了对世俗奢侈生活的拒斥,而"始挂孤帆问钓矶"则预示了诗人可能会选择一种游历四海、自在生涯的方式来结束其隐逸生涯。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即席

家住丛台旧,名参绛圃新。

醉波疑夺烛,娇态欲沈春。

伴雨聊过楚,归云定占秦。

桃花正浓暖,争不浪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宋玉宅

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

已怀湘浦招魂事,更忆高唐说梦时。

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岐下闻子规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岐下寓居见槐花落因寄从事

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

只共蝉催双鬓老,可知人已十年忙。

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