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博山香冷夜将阑,红影摇窗烛未残。
庭树露浓花气湿,井梧风老叶声乾。
世情冷暖知心少,朋旧东西会面难。
一段客愁吟不就,无言背月倚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诗人黄庚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博山香冷夜将阑",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博山炉中的香烟已微凉,暗示着夜色渐深。"红影摇窗烛未残",透过窗户映照出红色光影,蜡烛尚未燃尽,透露出一丝温暖与明亮。
接下来两句"庭树露浓花气湿,井梧风老叶声乾",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庭中树木上凝结的露水使得花朵带着湿润的气息,而井边的老梧桐在秋风中发出干燥的落叶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秋意。
"世情冷暖知心少,朋旧东西会面难",诗人感慨人世间的冷暖变化和朋友聚散无常,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离别后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一段客愁吟不就,无言背月倚阑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旅人之愁,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无言地背对着月亮,倚靠栏杆,沉浸在深深的思绪中。
总的来说,这首《秋夜》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墨客的孤寂与怀旧之情,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深度。
不详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去年种松树,未有蒿与蓬。
今年松渐长,埋没蓬蒿中。
老髯何苍苍,岁华不改容。
回视蒿与蓬,零落悲秋风。
鞭影拖云入帝京,少年正好作功名。
不辞驿骑三千里,欲奋鹏抟九万程。
白玉楼中挥翰墨,黄金台上被恩荣。
何须折柳送行色,只写诗篇话别情。
除夕无诗侣,灯窗酒独斟。
三更风雪夜,一片岁寒心。
衰老常忧病,清闲不废吟。
明朝年八十,晚景惜榆阴。
三山秀气孕英奇,表表才名冠一时。
唐殿策高蕡不第,荆州人去粲何依。
传家有子犹堪羡,埋骨无山亦可悲。
留得帚金诗稿在,灯窗读罢泪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