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鍊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仙人十五岁时就爱吹笙,学得了昆丘山上凤凰的鸣叫。
起初听说他修炼元气,食用金液,又说要去朝见天宫的玉京。
玉京遥远有几千里的路程,那凤笙的乐音消失在无尽的远方。
想要叹息离别的声音从红唇发出,更令人哀怜的是那悲伤的曲调从纤细的手指流淌。
此刻的离别实在难以承受,此地相望,我们都不忍心分离。
再次吟唱真挚的曲子,回应清脆的吹奏,仙歌在绿色的云雾中回响。
绿色的云雾与紫色的仙气飘向函谷关,访道之路或许在缑氏山寻觅。
不要学那王子晋吹笙,一旦遇到浮丘仙人,便再难回归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在仙界的生活情景。开篇“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两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话般的境界,仙人的年龄定格为十五岁,这是一种常见于道教修炼观念中的理想状态。仙人擅长吹奏笙,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与仙境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享受。

“始闻鍊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仙界的神秘与美好。鍊气指的是炼制灵气,这里说仙人能够听到这种声音,并且能够像神话中的仙人一样,以金液为食,与天地同寿。玉京则是仙界的宫殿,仙人朝向天庭赴往,显示了一种超越凡尘、升华到更高境界的愿望。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两句,通过对空间距离的描写,强调了仙界的辽阔和神秘。凤笙即是仙人吹奏的笙,这里的“去去”给人一种永无止境、超越凡尘的感觉。

接下来的“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场景的留恋之情。仙人的吹奏即将结束,诗人不忍心听到离别的声音,每一个音符都如同从细腻的手指间流淌而出,带着无限的情感。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两句,更是强调了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舍。诗人在这个仙境中与仙人相遇,不愿意听到离别的声音,也不忍心与这片土地告别。

最后,“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两句,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追求和享受。诗人希望能够再次听到仙人的笙声,与之和鸣,这种声音能够激起绿云,显示出一种艺术与自然、神仙相通的境界。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两句,则是对仙境中的一种探索。绿云紫气是仙界特有的景象,而函关和缑氏山则是传说中的仙山,诗人希望能够追寻到这些地方,进一步探求道术。

结尾的“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两句,则是对一种警世之言。王子晋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放逸之士,这里用他来比喻那些追求享乐而忘记归根的人。而浮丘则是仙山的代称,诗人告诫人们一旦遇到高洁脱俗的生活,就不应该再返回凡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界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与道合一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间纷争和束缚的逃避心理。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凤凰曲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相和歌辞.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其二)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形式: 乐府曲辞

相和歌辞.对酒二首(其一)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