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可旻的《渔家傲·其十五》。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休纵心猿驰意马"一句,通过比喻的心猿(猿猱,形容心神不定)和意马(比喻奔放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希望控制住自己飘忽不定的思绪,寻求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牢将系念绳头把"则是强调要用坚固的心灵之绳,将自己的情感和念头紧紧地系在心中,避免任意漂泊。
第三句"说破十疑因智者",透露出诗人希望通过智慧的力量,解开所有的困惑和疑问。这里的"智者"很可能指的是能够理解和感知生命真谛的人。
"争传写"一句则表明了对于这种理解和感悟的珍贵,人们都急于记录下来,不愿错过。
以下几句"庐山又结莲华社。十八大贤居会下。功成五色云西驾。诸上善人都在那"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莲花社团聚集,十八位大德高僧在此修行,完成了他们的精神追求,然后乘坐五色祥云西去。所有品性高尚、道德卓越的人都汇聚于此。
最后两句"相迎迓。聚头只说无生话"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愿望。在这样的仙境中,人们不再有世俗的烦恼,只谈论永恒和生命的深奥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绘,以及对精神自由和智慧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