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紫色的薇花对着紫色的老人,名字虽然相同但样子却不一样。
独自在夏日中盛放芳菲,不曾借助春风展现色彩。
在浔阳的官舍有两棵高大的紫薇树,在兴善僧院里有一大丛。
哪里比得上苏州的安排,花堂栏杆下,月光明亮中紫薇更美。

注释

紫薇花:一种夏季开花的灌木或小乔木,花色多样,以紫色居多。
紫微翁:这里指诗人自己,因‘紫微’亦可指官职,诗人可能曾任此职。
芳菲:芳香的花草,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浔阳: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
官舍:官员的住所。
兴善僧庭:兴善寺的庭院,僧庭指寺庙内的院落。
一大丛:很多株聚集在一起的样子。
苏州:江苏的一个城市,以园林美景著称。
花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常用于赏花。
栏下:栏杆下面的地方。
月明:明亮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名为《紫薇花》。诗中通过对比紫薇花和紫微星(即北极星),展现了作者对紫薇花独特美丽的赞赏。开篇两句“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表明尽管名称相近,但紫薇花与紫微星在外观上却有所区别。这是诗人借此强调紫薇花之美,不同于天上的星辰。

接下来的“独占芳菲当夏景, 不将颜色托春风”则表达了紫薇花在夏日独自绽放,它的香气和颜色不需要依赖春天的微风来传递,这是对紫薇花之美的进一步描绘。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中,诗人提到了位于浔阳城内的一处官舍,那里有两棵高大的树木,以及兴善寺中的一个大丛,这些都是紫薇花的栖息之地。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强化了紫薇花生长环境的氛围。

最后,“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则是诗人将紫薇花的美丽与苏州某个安静的地方相比较,那里的花堂之下,月光洒满,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示了紫薇花的美,更映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紫薇花之美的深切赞赏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海梅半日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