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书事寄薛戴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

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

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祗独酌。

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

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

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雁成群南飞去,哀鸣的蝉声依旧如昔。
时光匆匆,花儿凋零,傍晚的气氛多么凄凉。
欢笑和闲聊都显得无聊,应酬也变得敷衍了事。
遥望三座仙山,却无法触及,一生就这样虚度。
旧的故事充满忧愁,新结识的朋友不再带来欢乐。
丈夫又离别,我更加孤独。
即使惠远来找我,也只能像陶潜一样独自饮酒。
主人待我情深,而我才能浅薄。
生活的曲折中,你仍扶持我,但拖延使我处境艰难。
边境的事务还未上报,隐居的诗篇又在心中酝酿。
权贵之人已经享受过早朝,怎能坚守旧日的承诺。
飞鸟失去栖息之处,流水长久地怀念山谷。
千里之外寄送珍贵的礼物,梦中常见青山环绕的城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愁苦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开头两句“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通过对北方大雁的描述和蝉虫鸣叫声的提及,营造出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情境。接着,“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则是对社交场合中的虚伪和浅薄交际的感受。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遮蔽与生命短暂无常的深刻感悟。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则是对往事的回忆和新的友情难以带来快乐的悲哀。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加深的孤独感。

惠远纵相寻,陶潜祗独酌,是对朋友之间的情谊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则是感念主人的恩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才能有限。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表达了在交际场合中的圆滑和不得已的随波逐流。而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则是在表明虽然有志于投笔从戎,但内心深处仍然怀抱着隐逸之志。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是对那些权贵们早晨即食的生活和难以守住承诺的讽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则是借用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之地的深切怀念。

最后,“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通过对远方亲友的物品赠送和梦中的山川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跨越遥远距离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感事呈卢纶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兴,无金命未通。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

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

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衿齐德,高年觉宋聋。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

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形式: 排律

东门送客

绿杨新草路,白发故乡人。

既壮还应老,游梁复滞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几多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

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

殷勤执杯酒,怅望送亲故。

月色入閒轩,风声落高树。

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

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其一)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