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历山舜祠》。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述舜帝曾耕地的遗风,以及后世对舜祠的祭祀情况,表达了对古圣先贤不被世人忘记的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
首句“昔舜曾耕地”直接提及上古圣君舜帝亲自耕作的事迹,展现了他以身作则、崇尚质朴的品德。接下来的“遗风日寂寥”则表明这种美好的传统已经逐渐被世人淡忘。
中间两句“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进一步强调,尽管舜帝如此伟大,但现实中人们并不愿意去祭祀他,这种对待先贤的态度导致了真正的大圣人不会出现妖异之事。这里的“妖”有可能指的是不切实际的神话故事,或是指世人对于圣人的过分迷信。
末两句“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描绘出舜祠破败、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景。最后“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的“时讹”可能是指当时的谬误观念,“竞淫祀”则意味着人们竞相进行不合理的祭祀活动,而“丝竹醉山魈”则形象地展现了这种祭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荒诞和迷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舜帝遗风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被忽视以及当时社会不正之风的忧虑。同时,它也展示了杜荀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他对于圣贤人物应有地位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