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庐山石歌

兹山沉晦几千年,有明一老心悄然。

唤取六丁下九天,阐幽发隐为光妍。

三天门列山之前,崔嵬楣楔高低连。

窬门奇石纷满眼,钻三聚五画理全。

大石镂文閟莓土,细石萦泉分黛乳。

圆如叠盎扁瓦甒,立者青牛蹲者虎。

为巨蛇蟠为螺旋,为危鬟堕为齿龋。

最奇一石矗空立,抛线半空成折矩。

故将奇崛避雷同,能于参差存位序。

山中何树与葱茏,惟有千株万株松。

夜半海心出红日,影上松顶吟苍龙。

晴光一峰阴一峰,白浪花掠青芙蓉。

纷腾众态尽物丽,镵凿天巧非人工。

光熹之朝炀灶徒,弥天烜赫空须臾。

公虽归休道不孤,犹及荒壤开蓬壶。

我坐榕台俯虹涧,虢虢鸣泉通几案。

欲营一壑力未能,输与山僧占昏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福庐山石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何振岱所作,通过对福庐山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山石的千姿百态。

首先,诗中提到“兹山沉晦几千年”,描绘了福庐山的古老与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揭示。接着,“有明一老心悄然”一句,以“一老”比喻山石,赋予其智慧与深邃,暗示山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唤取六丁下九天,阐幽发隐为光妍。”这里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六丁神,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神力揭示山石背后的奥秘,使其光彩照人。这种手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山石的形态:“三天门列山之前,崔嵬楣楔高低连。”形象地展示了山石排列的壮观景象。而“窬门奇石纷满眼,钻三聚五画理全。”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石的奇特与复杂结构,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品。

“大石镂文閟莓土,细石萦泉分黛乳。”通过对比大石与细石的不同特点,展现了山石的多样性和层次感。而“圆如叠盎扁瓦甒,立者青牛蹲者虎。”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石生命,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它们的动态之美。

“为巨蛇蟠为螺旋,为危鬟堕为齿龋。”这两句继续发挥想象力,将山石比作各种生动的形象,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最后,“最奇一石矗空立,抛线半空成折矩。”描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矗立在空中,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引人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福庐山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瑞岩

高蹑已松颠,有松尚天际。

更上尽树松,四望天垂盖。

东南见大海,青浮寒日外。

征樯云外来,瞥目忽已逝。

老僧雪蒙顶,自言近百岁。

导余古洞游,人树身相挤。

蝠有赤如乌,花何香胜桂。

既出窈及平,遂疑阴得霁。

客言山中石,方罫列阵势。

南塘驻节地,风烈足百世。

遗篇世有传,胜图今谁继?

岩瀑古难平,晴明飞雨籁。

形式: 古风

季冬廿三日致用堂梅花盛开,谢夫子召饮侍坐,即事十二韵

隆冬嘘阳和,嘉辰践良会。

梅花十三本,诸生八九辈。

仪瞻圣哲像,摩挲敦□器。

韩书展孤拓,朱注玩残字。

密薰多古香,默识欲神契。

少焉命殽核,山厨盛腊味。

美绝洪都酒,藉甚中丞菜。

盘匜寓文献,饮瞰□训诲。

夫子山斗姿,谭谐弥温蔼。

一座皆尽欢,小子尤烂醉。

堂前风煽春,帘外山横翠。

吟继衢樽图,关闽两盛事。

形式: 古风

先师逝未经年藏书尽散,偶过山庄感赋

聚书罕数世,贤者无如何。

惟有耽书人,名德长不磨。

吾师西游年,珍本穷搜罗。

辇载入燕京,秣刍数十□。

南归挟之俱,葺楼为书窠。

卷卷书丹墨,仰屋忘鬓皤。

当时一帙价,书贾求常苛。

得来尺寸积,散去烟云过。

吾犹及兹楼,檐牙披绿罗。

百厨幂翠阴,峙若山嵯峨。

徘徊侍坐处,流景嗟逝波。

平生无尽怀,追日思横戈。

著述岂本意,聊用平憾轲。

心传竟谁是,涕下余滂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理安寺

碧藓作花依古岑,幽丛不雨湿凉襟。

微香冉冉经声肃,万绿冥冥鹤迹深。

绝壑天光时隐见,一山秋气各晴阴。

灵僧荷笠穿云去,黄叶千峰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