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从戎

世事谅难必,伊人去从戎。

平生二三策,乃用军帐中。

东郊已春阳,北陌尚寒风。

千里违邺城,几日到边封。

汉帜正星罗,淮骑亦云从。

已入青油幕,犹带骈角弓。

愿言帷幄士,勉赞戎马功。

但期膺厚赏,不忘捐薄躬。

庶几边上人,咸识尔为雄。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送人从戎》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表达了对友人从军的深切关怀与勉励之情。诗中描绘了友人离开家乡,踏上征途的场景,以及对友人在军中的期待与祝愿。

首句“世事谅难必,伊人去从戎”,开篇即点明友人选择从军的不易与决绝,体现了对友人勇敢抉择的敬佩。接着,“平生二三策,乃用军帐中”两句,表明友人虽有多种人生规划,最终却选择了军旅生涯,展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东郊已春阳,北陌尚寒风”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季节景象,以自然界的更迭象征着人生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接下来,“千里违邺城,几日到边封”则具体描述了友人行程的遥远与艰难,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关切。

“汉帜正星罗,淮骑亦云从”两句,通过描绘友人所在军队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友人从军后的壮志豪情。而“已入青油幕,犹带骈角弓”则进一步刻画了友人在军营中的形象,表现了其英勇与坚韧。

最后,“愿言帷幄士,勉赞戎马功。但期膺厚赏,不忘捐薄躬。庶几边上人,咸识尔为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期待。他希望友人能在军中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并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奖赏,同时不忘初心,保持谦逊与坚韧。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友人从军行为的崇高赞扬。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从军的复杂心情,也蕴含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激励力量的作品。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送人归姑熟

一官冒风尘,十载犯霜露。

岂伊怀禄情,亦以娱亲故。

长涂忽榛棘,四海益氛雾。

父母且不知,妻子岂得顾。

闽海非我乡,浙河幸余渡。

谁知消息近,反使心魂惧。

桑梓半不存,骨肉定何处。

掩骼古则然,脱骖今岂遇。

言归虽有期,悲情将焉诉。

蓼虫昧葵堇,晨鸡识晦雨。

君自处平世,安知我心苦。

形式: 古风

使客还自建昌

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

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

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

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

威迟良马劳,悽恻仆御勤。

王事不可淹,谁知君苦辛。

形式: 古风

同子充浚仲游北山夜宿觉慈院

穷年厌喧嚣,今晨惬游衍。

岂伊清旷怀,直为朋知展。

指涂阳已升,入谷光未显。

涉流既百折,寻山亦千转。

停策树频倚,攀林芳屡搴。

路夷始出幽,山暝复凌缅。

佛庐既栖薄,僧榻聊息偃。

地僻心自怡,俗远虑乃遣。

明发有佳趣,胜处将历践。

形式: 古风

双剑篇

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

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

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

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

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

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