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何事学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
更不劳神游赤水,只知存性养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
这是一首修道炼丹的诗,充满了深奥的道家思想。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追求内丹、守护真性的决心。
“少年何事学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这里,“学诗书”可能并非指文学修养,而是指对道教经典的学习。诗人询问自己年轻时为何要学习这些,并将其比作寻找能保存真性的珍贵物品“玉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真理的追求和保护。
“更不劳神游赤水, 只知存性养玄珠。”诗人表示自己不再耗费心神去追逐外部的修炼之法,如“游赤水”般的艰苦修行,而是专注于保养内在的本性,以培育那无上的“玄珠”,即道家修炼中常提及的心灵之光。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这里诗人以炼丹为喻,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鼎中若能煮出日月,炉内若能炼成仙丹,那将是人间罕有的奇迹。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诗人意识到外人可能会嘲笑他这种追求,认为其孤独寂寞,但诗人坚信这份寂寞与常人不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足和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坚定信念。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幸得修真趣理深,勤勤烹鍊水中金。
若知紫府莲堪种,始信昆崙路可寻。
日月合来光上下,白青交后彩浮沉。
自从得此真消息,荣辱人间总不侵。
金丹换骨不相欺,大抵凡流性易迷。
若使赤蛇腾海北,自然玉兔走天西。
栽莲使者行真水,种火龙王启大蹊。
好向此中寻捣鍊,飞腾只在一刀圭。
真铅真汞最堪凭,此理昭昭却少行。
白虎鼎中成玉液,螣蛇宫里养金精。
坎男离女分三位,日月东西合一程。
若向此中寻得路,婴儿相貌自然成。
子真坛下紫微边,深夜风光俗好传。
不道求铅堪益寿,却言药物可延年。
仙丹未必离身内,人意何须立户前。
或是山精迷弄汝,故将杂色等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