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二)松竹双清

高社结双清,山旁水之涘。

问谁乃宜兹,大夫与君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高雅脱俗的山水画卷。"高社结双清,山旁水之涘",开篇便以“双清”二字点明主题,清高与清静并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问谁乃宜兹,大夫与君子”,诗人似乎在询问,这样的景致是否只适合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和君子来欣赏,暗含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高社结双清"中的“高社”象征着高尚的社交环境或精神境界,“双清”则代表了清高与清静的生活态度,是诗人理想中的人格追求。"山旁水之涘"描绘了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全诗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三)池亭清暑

心净能清暑,曾闻白乐天。

疏轩閒笔砚,池上早成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四)树杪飞泉

疏树不成林,无风自静深。

飞流閒作响,谱入伯牙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五)澄江泛艇

叶下洞庭波,拿舟风月多。

不知兀坐者,所寄得于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六)虚亭秀色

一亭及一峰,足占无边秀。

何须论尺绢,盘礴劳结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