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杳霭三春色,先从帝里芳。
折杨犹恨短,测景已忻长。
莺和红楼乐,花连紫禁香。
跃鱼惊太液,佳气接温汤。
风送飞珂响,尘蒙翠辇光。
熙熙晴煦远,徒欲奉尧觞。
此诗描绘了长安城早春的美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情。
"杳霭三春色,先从帝里芳。" 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早春景色图,以柔和的笔触描绘长安城中春意盎然的美丽。"杳霭"形容春日的微雨给大地带来的湿润与滋润,"三春"则是对春天第三个月份的称呼,即暮春时节。而"帝里"指的是京城长安,这里的"芳"不仅指花开,更有着皇都繁华、文明昌盛之意。
"折杨犹恨短,测景已忻长。"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时间流转的无奈。"折杨"是指春日里新生的柳枝,而"犹恨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难以永恒的惋惜之情;"测景已忻长"则是说虽然景色依旧,但诗人内心却已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无常。
"莺和红楼乐,花连紫禁香。" 这两句诗将听觉与嗅觉的享受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繁华热闹的春日景象。"莺和"指的是燕子(即家燕)在屋檐下欢快的歌唱,而"红楼乐"则是说这些鸟鸣声与城中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片欢乐氛围;"花连紫禁香"则形容着长安城中皇宫周边花开得如同地毯一样,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跃鱼惊太液,佳气接温汤。" 这两句诗展示了春天水生生物活力和自然界中的生命力。"跃鱼惊太液"描绘出鱼儿在清澈的湖泊中跳跃的景象,而"太液"指的是皇家园林内的池沼;"佳气接温汤"则是说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水面,与水中的温暖相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风送飞珂响,尘蒙翠辇光。" 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长安城中的一种繁忙与动态生活场景。" 风送飞珂响"形容着春风吹拂下马铃声飘扬,而"尘蒙翠辇光"则是说车轮滚滚,带起的尘土遮住了车辕上的装饰和光彩。
"熙熙晴煦远,徒欲奉尧觞。"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追思。"熙熙"形容春日和暖、舒适的气氛,而"晴煦远"则是说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远方;"徒欲奉尧觞"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古代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尧觞"指的是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酒具,借以表达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那样享受美好的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长安城中的自然景色和市井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不详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
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
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
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游湘有馀怨,岂是圣人心。
行路猿啼古,祠宫梦草深。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巡狩去不返,烟云愁至今。
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沈沈。
共惜连城宝,翻为无当卮。
讵惭君子贵,深讶拙工隳。
泛蚁功全少,如虹色不移。
可怜珍砾石,何计辨糟醨。
江海诚难满,盘筵莫妄施。
纵乖斟酌意,犹得奉光仪。
玄律阴风劲,坚冰在玉壶。
暗中花更出,晓后色全无。
涸冱谁能伴,凄清讵可渝。
任圆空似璧,照物不成珠。
素质情方契,孤明道岂殊。
幽人若相比,还得咏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