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污闻。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
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
这首诗作于唐代,由诗人齐己所撰,名为《荅崔校书》。整体气氛清新脱俗,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不染尘埃的情操与追求。
“雪色衫衣绝点尘”,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洁净无暇的境界,犹如雪白的衣衫般纯洁,不沾染半点尘埃。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传达了对精神洁净的追求。
“明知富贵是浮云”,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富贵荣华持有超然物外的态度,将其视为易逝如浮云的一场梦幻。这种认识体现出诗人的淡泊明志和深邃人生观。
“不随喧滑迷真性,何用潺湲洗污闻”,此处强调了保持本真的重要性,不要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潺湲洗污闻"则是比喻诗人对于清洁心灵、净化耳目之事的追求。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这里记叙了两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北阙指的是长安城的北门,那里举行过一次诗书艺文的盛大集会,而"红駊騀"是古代用来装饰或作为礼物的丝织品,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文化。东林社则可能是一处文人聚会的地方,"白氛氲"则形容诗词中飘逸脱俗的情致。
“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诗人在此表达了当他们沉浸于清新自然的吟咏之中,常常互相展示各自的作品。"欲得多惭蠹蚀文"则透露出对文字艺术不断精进、追求卓越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修养、精神洁净和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高尚情操,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既有超脱世俗,又不失雅致风范的佳作。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荣枯得失理昭然,谁敩离骚更问天。
生下便知真梦幻,老来何必叹流年。
清风不变诗应在,明月无踪道可传。
珍重匡庐沃洲主,拂衣抛却好林泉。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
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
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
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峨嵋来已远,衡岳去犹赊。
南浦悬帆影,西风乱荻花。
天涯遥梦泽,山众近长沙。
有兴多新作,携将大府誇。
洒落南宗子,游方迹似云。
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
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