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

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

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

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

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

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

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闻。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

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

天子每思长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

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资欢无所愧。

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西凉的表演者装扮成胡人和假狮子。
木雕的头,丝做的尾巴,眼睛镀金,牙齿贴银。
狮子形象栩栩如生,毛茸茸的身躯摇动双耳,仿佛是从遥远的流沙之地而来。
两个胡人孩子,紫髯深目,他们在狮子前舞蹈,欢快地表演。
这场景应似凉州未被攻陷时,安西都护军的到来。
忽然传来新消息,安西道路阻断,无法回归。
他们对着狮子哭泣,眼泪双垂,不知凉州是否陷落。
狮子回头向西望去,发出哀吼,观众无不悲伤。
贞元年间边疆将领喜爱此曲,醉酒观赏,笑看不厌。
为了娱乐宾客,犒赏士兵,狮子和胡人儿童常常出现在眼前。
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兵,看到凉州的表演低头哭泣。
哭完后他向将军拱手,说主忧臣辱,这是常闻之事。
自从天宝年间战乱起,犬戎不断侵占西部边境。
凉州失陷已四十年,河陇地区被侵占七千里。
昔日安西万里疆域,如今边防仅剩凤翔。
边界空有十万士兵驻守,却无所事事,饱食暖衣度日。
遗民在凉州心如刀绞,士兵们看着却无收复之意。
天子时常深感痛惜,将军想说却感到惭愧。
为何还要观看西凉的表演,以此取笑娱乐,毫无愧疚。
即使没有智谋不能收复,怎能忍心拿凉州的沦陷作为游戏?

注释

西凉伎:古代的一种舞蹈表演,源自西凉地区。
假面胡人:装扮成胡人的演员,胡人指西域民族。
假狮子:用道具做成的假狮子,用于表演。
刻木为头丝作尾:描述假狮子的制作工艺。
金镀眼睛银帖齿:形容假狮子的眼睛和牙齿装饰华丽。
奋迅毛衣:形容狮子舞动时的样子。
安西都护:唐朝设在安西地区的军事长官。
天宝:唐玄宗年号,这里指代那个时期。
犬戎: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凤翔:唐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当时的边防重镇。
缘边空屯:沿边界的驻军空有其名,无所作为。
遗民:指失去故土的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新乐府·西凉伎》。诗中通过描述一个以胡人与狮子为主题的杂技表演,寄托了诗人对边疆失陷和战乱年代的忧虑以及对昔日英雄将领的怀念。

诗中的“西凉伎”指的是一种以胡人和狮子为表演内容的杂技节目,而这也象征着边疆的失守和民族的冲突。"假面胡人假狮子"表现了表演的真实与虚幻,反映出诗人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慨。

“西凉伎”这一节目在唐代贞元年间曾是边将喜爱的娱乐活动,但现在却成为诗人悲哀怀旧的对象。"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一句,描绘了一位老者看到这个节目的场景,不禁泪下,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无限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抒发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以及对于过去英雄时代与现实颓败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诗人借“西凉伎”这一表演艺术,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民族冲突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阴山道.疾贪虏也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綵。

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

海蛮闻有明天子,驱犀乘传来万里。

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

上嘉人兽俱来远,蛮馆四方犀入苑。

秣以瑶刍锁以金,故乡迢遰君门深。

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

驯犀生处南方热,秋无白露冬无雪。

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苦寒月。

饮冰卧霰苦蜷局,角骨冻伤鳞甲蹜。

驯犀死,蛮儿啼,向阙再拜颜色低。

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

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

君不见贞元年末,驯犀冻死蛮儿泣。

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两朱阁.刺佛寺寖多也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时世妆.儆戎也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

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