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用韵寄若拙弟邀同赋元方将托若拙觅颜渊之五十亩故诗中见意

梦中与世极周流,错认三刀是得州。

拟学耕田给公上,要为同社燕春秋。

囊间已办青芒屦,桑间想闻黄栗留。

傥有幽人咨出处,为言无况莫来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在梦中我畅游世间,误以为三刀之地是得州。
打算学习耕田以供奉官府,想要像社燕那样度过春秋时光。
口袋里已经准备好了青芒草鞋,想象着在桑树间能听到黄栗鸟的叫声。
如果有隐士询问去向,我会告诉他,这里没有烦扰,不要再来打扰。

注释

周流:畅游,遍历。
三刀: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事件,但具体含义不明。
公上:官府,指上级或朝廷。
社燕:古时春季燕子筑巢于社屋,象征春天和农事。
青芒屦:用青芒草编织的鞋子。
黄栗留:黄栗鸟的叫声,可能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幽人:隐士,指不问世事、隐居山林的人。
出处:去向,出处问题可能指隐士的生活选择。
无况:没有烦扰,安宁。
莫来休:不要再来打扰,表达一种拒绝打扰的意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元方用韵寄若拙弟邀同赋元方将托若拙觅颜渊之五十亩故诗中见意》。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隐逸的心境。他误以为"三刀"代表得州,寓意着对世俗权力的疏离,希望能像古代农夫一样耕田自给,过上与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提到"桑间"和"黄栗留",暗指农事和朴素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人还提到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询问他的去向,他会告知对方,目前的状态不适合离开,暗示了他对当前生活的坚守。整首诗以元方与若拙的互动为背景,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中的困境。陈与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这首诗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元日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六月六日夜

蕴隆岂不坏,凉气亦徐还。

独立清夜半,疏星苍桧间。

晦明莽相代,天地本长闲。

四顾何寥落,微风时动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友人惠石两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两峰寒之句名曰小玉山

旧喜看书今不看,且留双眼向孱颜。

从来作梦大槐国,此去藏身小玉山。

暮霭朝曦一生了,高天厚地两峰闲。

九华诗句喧寰宇,细比真形伯仲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心老久许为作画未果以诗督之

布衲王摩诘,禅馀寄笔端。

试将能事迫,肯作画工难。

秋入无声句,山连欲雨寒。

平生梦想处,奉乞小巑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