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

纵使被雷烧作烬,宁殊埋骨飏为尘。

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频繁出现,无奈那疯狂的人儿不顾安危。
即使被雷电焚烧成灰烬,也宁愿化为尘土埋葬骨骸。
如能成为蝴蝶便去寻找花树,或者变成江中的鱼儿摇动着绚烂的鳞片。
假如真是不甘束缚的龙四处游荡,何必惊扰那些主动前来探访的人。

注释

霆轰电烻:雷声轰鸣,电光闪烁,形容雷电交加的景象。
数声频:频繁地发出声响。
不奈:无奈,没有办法。
狂夫:行为狂放不羁的人。
不藉身:不顾自己的身体安全。
纵使:即使。
被雷烧作烬:被雷电焚烧殆尽。
宁殊:宁愿,宁可。
飏为尘:化为飞扬的尘土。
得成蝴蝶:如果能够变成蝴蝶。
寻花树:寻找开花的树木,比喻享受美好事物。
傥化:倘若变化。
江鱼:生活在江河中的鱼。
掉锦鳞:展示美丽的鱼鳞,此处形容自由自在、光彩照人的生活。
必若:假如,如果真的。
乖龙:指不守常规、不甘受束缚的龙。
在诸处:到处游荡。
何须:何必。
惊动自来人:惊扰那些自己来探访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元稹在唐朝时期创作的《放言五首》中的第三首。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由不羁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自然界巨大力量时的勇敢与坚持。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汹涌澎湃的天气,雷鸣电闪连绵不断,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面对这股巨大自然力量时的无畏态度。"狂夫"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不畏惧这些自然界的威胁,不用任何遮蔽保护自己的身躯。

"纵使被雷烧作烬,宁殊埋骨飏为尘。"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遭受雷击,被烧成灰烬,也比不自由地活着要好。这是一种极端的坚持,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意失去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这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希望能像蝴蝶一般在花间自由翱翔,或是像江中的鱼儿一样,在水中自在地穿梭。这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融合。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不按常理出牌的异类,或是隐喻着像龙一样自由飞翔。在这样的状态下,他认为无需去惊扰那些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人们。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元稹对自由和个性坚守的执着,以及面对外界压力时的不屈不挠。通过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在作品中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内涵。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放言五首(其四)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莲叶元来水上乾。

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放言五首(其五)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空屋题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

尽日推閒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烬落残灰。

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杓直杓直以员外郎判盐铁乐天以拾遗在翰林

想到江陵无一事,酒杯书卷缀新文。

紫芽嫩茗和枝采,朱橘香苞数瓣分。

暇日上山狂逐鹿,凌晨过寺饱看云。

算缗草诏终须解,不敢将心远羡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