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

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

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

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

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

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

孰云二子贤,自结两重案。

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

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

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仄闻顿夫子,讲道出新贯。

岂无一尺书,恐不记庸懦。

陋邦贫且病,数米铢称炭。

惭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馆。

袖中出子诗,贪读酒屡暖。

狂言各须慎,勿使输薪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伟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创作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当世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笑陶渊明”一句,借古代隐士陶渊明之名,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的心态。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有“种秫二顷”,苏轼这里引用后半句,表明自己也想像陶渊明那样隐退山林,但又被世俗牵绊,无力回天。

接下来是对另一位诗人刘伯伦的自嘲。刘伯伦好酒,诗中借此形象表现自己的放旷不羁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命短暂、死后何须埋骨的悲观情绪。

“孰云二子贤”以下几句,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持有批评态度,指出世人的虚伪,而自己则是晚年才开始追求道德修养,但这种努力也显得无成、空耗时日。

最后,“陋邦贫且病”一段,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困顿和个人的不幸,同时对朋友章先生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对于狂妄之言应持慎重态度的提醒。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自嘲,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自己的生活写照,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观和世事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四首(其一)韩太祝送游太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子由四首(其二)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子由四首(其三)首夏官舍即事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子由四首(其四)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