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其二)

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

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鬖鬖。

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

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

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

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

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

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翻译

古时的扬州,雄伟壮观超越长江淮河,地理位置优越无比,是东南方的瑰宝。
询问竹西的歌声和乐曲,蜀冈在哪里,那里的杨柳茂盛繁密。
是谁家的少年在尽情游乐,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
知道我是来自江南的客人,策马而来只为一睹美景。
经过长亭,烟雾笼罩的树木,云山若隐若现,景色如梦如幻。
料想桐花已经飘落殆尽,夜合花围绕着栏杆。
在空闲的庭院中疲倦地刺绣,望着远方的天边,心中思念起远行的马鞍。
信使带来平安的消息,但吴地的信纸只能徒然传达我的忧愁。

注释

壮丽:雄伟壮观。
长淮:长江淮河。
形胜:地理位置优越。
竹西:地名,扬州的景点。
蜀冈:又一地名,扬州附近。
杨柳鬖鬖:形容杨柳茂盛。
行乐:游玩,享乐。
平安使:传递平安消息的人。
吴笺:吴地的信纸。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甘州·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旅途中怀念故乡和亲朋好友之情感的词作。

开篇“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三句,用宏伟的笔触描绘出扬州的壮丽景象,将其与长淮相比,更显得雄伟非凡。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示了扬州的地理优势,也流露出词人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情感。

接着,“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鬖鬖”三句,则转入柔情地带。词人在询问远方的消息,同时也描绘出春日里杨柳依依的景色,透露出词人的思念之情。

“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一句,是对青春岁月的一种眷恋和追忆。这里的“行乐”指的是年轻时的快乐集会,而“两两更三三”则是对那些美好时光的具体描绘。

“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一句,则表明词人自己是一位江南游子,对故土的渴望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三句,用景物描写手法,通过对景色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词人旅途中孤独和寂寞的情怀。

“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一句,则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通过桐花落尽这一自然现象,词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

“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一句,继续展现出词人的寂寞心境。这里,“倦绣闲庭昼永”描绘了一个悠长而又有些许疲惫的午后景象,而“望天涯、芳草忆征鞍”则表达了对远方旅途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怀。

最后,“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一句,是词人希望通过平安使者将自己的愁绪传递给远方亲友,但又感到这一情感之深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总体来看,这首《声甘州·其二》是一首抒发游子怀乡之情的作品,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

李好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和金焦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江城子(其一)

从来难剪是离愁。这些愁。几时休。

才趁风樯,千里到扬州。

见说苍茫云海外,天杳杳,水悠悠。

男儿三十敝貂裘。强追游。梦魂羞。

可解筹边,谈笑觅封侯。

休傍塞垣酾酒去,伤望眼,怕层楼。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其二)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贺新郎.僧如梵摘阮

人物风流远。忆当年、江东跌宕,知音南阮。

惯倚胡床闲寄傲,妥腹难凭琴桉。

妙制拥、银蟾光满。

千古不传谁好事,忽茂陵、金碗人间见。

轻擘动,思无限。长安钗鬓春横乱。

仿规模、红绦带拨,媚深情浅。

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

使得似、支郎萧散。

听到三闾沈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

不肠断,也肠断。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