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

薄游倦簪履,敛性偃林阿。

群峰既旁绕,众卉亦前罗。

暄风改故柏,微阳变陈萝。

荼生缘阶上,栎长荫轩多。

察性搴柔叶,辨味掇芳柯。

苦节既可贞,佳名矢弗讹。

享歜宠王使,集蓼奠皇家。

尊盛犹若兹,疵贱将柰何。

愿赐卜身诀,庶免后贤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苦斋》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游览一处名为“苦斋”的地方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薄游倦簪履,敛性偃林阿”,开篇即点出作者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图。接着,“群峰既旁绕,众卉亦前罗”描绘了一幅山峦环绕、花草繁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随后,“暄风改故柏,微阳变陈萝”两句,以春风和煦、阳光温暖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降临。

“荼生缘阶上,栎长荫轩多”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茶树沿着台阶生长,栎树茂密的枝叶为行人提供了阴凉。接下来,“察性搴柔叶,辨味掇芳柯”两句,作者通过观察植物的特性,品味其味道,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感受和深刻理解。

“苦节既可贞,佳名矢弗讹”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名声的坚守。最后,“享歜宠王使,集蓼奠皇家。尊盛犹若兹,疵贱将柰何”几句,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思。

“愿赐卜身诀,庶免后贤嗟”则是作者对未来世人的期许,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启示,避免因追求权势而迷失自我。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是元末明初文人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看松庵

结搆在中林,林木何离离。

檐隅耸乔干,庭际俯樛枝。

蜿蜿鹿尾扬,矫矫龙形垂。

稠阴暗轩户,积髓滑阶基。

美人游未还,素心适在兹。

岂不念封植,无由敦佳期。

岱畎称夏书,徂徕咏周诗。

屈身古则然,违志今岂非。

急雪交横至,严飙左右吹。

所贵贞白质,不为寒岁欺。

形式: 古风

往山洞

既停九龙策,沥醑礼前贤。

复寻三洞蹊,秉玉朝群仙。

群仙去绵邈,遗迹费采甄。

标峰绚霞外,裂窦綵云间。

旁听流活活,俯瞰深渊渊。

脊曲骇初入,膝阻艰屡迁。

躧迥方蠖伸,缘隅乃猴牵。冥行路易失,前?火频然。

倾壁见斜倚,危室睹孤圆。

穴杳石如透,潭空海疑连。

涉深怯龙跃,出险怵途悭。

纡徐度虚隙,恍惚脱重泉。

仆御矜乍往,朋徒庆生还。

夙志爱游役,芳时屡徂愆。

流光忽我迈,践胜及兹年。

栖息固有期,迟暮复何言。

二皇倘可值,颓龄庶能延。

形式: 古风

当窗织

当窗织,贫家女儿堪叹息。

隔墙惟听伊轧声,堕珥欲收应不得。

两日织成花锦段,尽输上官犹诫缓。

夫婿复来催上机,岂念身穿蓝缕衣。

君不见富家娘,不识蚕桑著绣裳。

形式: 古风

访止公于文溪

杖锡游兹地,过从动隔年。

已无离别想,那有去来缘。

心事青山外,禅机白石前。

偶来非道意,敢借慧灯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