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亭秋晚闲望

南冠亭外淡江天,久客登临更浩然。

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

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

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南冠亭外,天边淡江色,久居他乡的人再次登高,心情更加开阔。
远方的水湾,在秋天的深处泛起白色的波浪,孤独的山峰在傍晚升起苍茫的雾气。
已经感叹身处异国逢上凄凉时节,更何况还要听着西风吹过,满耳纷乱的蝉鸣。
疲倦的鸟儿虽然知道归巢的愿望,但无奈横隔着秦地的河流,无法回到故乡。

注释

南冠:古代囚犯的帽子,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淡江天:江天景色清淡,可能指江面平静,天空湛蓝。
异国:指诗人所处的非本国之地。
西风:秋季的风,象征着凄凉和离别。
故林:故乡的树林,代指故乡。
秦川:泛指中国西北地区,这里是借代诗人与故乡之间的地理阻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寇准在南冠亭秋日晚上闲望的景象。首句"南冠亭外淡江天",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亭子外开阔的江面和清淡的天空,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久客登临更浩然",诗人寓寓居他乡的孤独与时间的沉淀,但登高远望却让心境更加开阔。

"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意浓厚的江景,远处的水边白浪翻滚,傍晚时分孤山笼罩着苍茫的烟雾,增添了画面的深度和凄清之感。"异国逢衰节"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又正值秋季这个充满哀愁的时节,心情更加沉重。

"况复西风听乱蝉",西风吹过,蝉鸣声杂乱无章,更添诗人内心的纷扰与落寞。最后一句"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以倦鸟归巢比喻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然而现实却是关山阻隔,无法轻易回归,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寇准在南冠亭秋晚的孤独与怀乡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峡中春感

二年穷峡外,不见帝城春。

览照知年老,逢花感恨频。

浮荣何足贵,幽别转难伸。

终忆归清渭,林泉卜旧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帝城秋望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书怀

曾读前书笑古今,耻随流俗信浮沉。

终期直道扶元化,敢为虚名役片心。

默坐野禽啼昼景,闭门官柳长春阴。

世间事了须先退,不待霜毛渐满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春日长安故苑有怀

唐室空城有旧基,荒凉长使后人悲。

遥村日暖花空发,废苑春深柳自垂。

事著简编犹可念,景随陵谷更何疑。

入梁朝士无多在,谁向秋风咏黍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