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

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蒲坂雄踞晋国边界,清晨从华芝眺望秦国。
坚固的关隘城池地处险要,桥梁道路掌控着天津的关键。
楼阁倒映在行宫的日光下,河堤环绕着宫中繁花似锦的春天。
黄云缭绕着象征皇权的宝鼎,紫色祥瑞之气追随真正的圣人。
向东歌咏唐尧虞舜的遗迹,向西遥望周朝汉代的历史烟尘。
江山并非国家的全部财富,英明的君主更珍视忠诚的臣子。

注释

蒲坂:古代地名, 指蒲州的坂城。
华芝:地名, 可能指华山或芝水。
雄地险:地理位置险峻。
扼天津:控制着重要的交通要道。
行宫: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堤含宫树:河堤上生长着宫中的树木。
宝鼎:象征皇权的宝器。
真人:古时对帝王的尊称。
唐虞迹:唐尧虞舜时代的遗迹。
周汉尘:周朝和汉朝的历史尘埃。
山河:自然的江山。
国宝:国家的宝贵财富。
明主:贤明的君主。
忠臣:忠诚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川关隘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政治理念。开篇“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两句,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眺望,蒲坂之险、华山之雄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关隘,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进一步突出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既有实用价值,也映射出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紧接着,“楼映行宫日,堤含宫树春”则转向了更为柔和的情景描写,展现了皇权的辉煌与自然之美的交融。

“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两句,通过黄云伴随宝鼎、紫气跟随真人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颂扬,更寓含着诗人对于君道与天命和谐相处的期待。

最后,“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一句,则是诗人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古代圣王之治的足迹,表达了对历史智慧的追求和向往。结尾“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则直指山河虽然不是国家的宝藏,但一个睿智的君主更应珍视那些忠诚可靠的臣子,这不仅是对君主理念的肯定,也是诗人个人政治信条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全、君道明智以及忠诚臣子的崇高评价,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田园之美和深邃政治理念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

千龄逢启圣,万域共来威。

庆接郊禋后,酺承农事稀。

御楼横广路,天乐下重闱。

鸾凤调歌曲,虹霓动舞衣。

合声云上聚,连步月中归。

物睹恩无外,神和道入微。

镐京陪乐饮,柏殿奉文飞。

徒竭秋云影,何资春日晖。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葱郁兴王郡,殷忧启圣图。

周成会西土,汉武幸南都。

岁卜銮舆迈,农祠雁政敷。

武威棱外域,文教靡中区。

警跸干戈捧,朝宗万玉趋。

旧藩人事革,新化国容殊。

壁有真龙画,庭馀鸣凤梧。

丛觞祝尧寿,合鼎献汤厨。

阳乐寒初变,春恩蛰更苏。

三耆颁命服,五稔复田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从臣观玉叶,方愿纪灵符。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

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

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

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

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

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

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

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

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

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西岳镇皇京,中峰入太清。

玉銮重岭应,缇骑薄云迎。

霁日悬高掌,寒空类削成。

轩游会神处,汉幸望仙情。

旧庙青林古,新碑绿字生。

群臣愿封岱,还驾勒鸿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