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四)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馀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司马相如偶然担任官职,被蜀地的父老嘲笑轻视。
他忘记了小时候穿着犊鼻裤的时光,那时他在洗涤器物中与仆人混杂劳作。
他的著作创作了多少,连肺都因渴望而变得干燥。
琴台遗址仍有他的灵魂残留,嘲笑我未能早日归来。
他写信给旧友,坦诚自己的心志。
庆幸我的一生无愧于心,可以与你像杨君平那样淡泊名利地共论人生。

注释

相如:司马相如。
偶:偶然。
嗤鄙:嘲笑轻视。
犊鼻:古代儿童穿的短裤。
混佣保:与仆人混杂劳作。
著书:著述书籍。
渴肺:渴望写作。
灰土燥:肺部干燥。
琴台:成都的名胜,与司马相如有关。
遗魄:遗留的灵魂。
皎皎:光明磊落。
怀抱:心志,情感。
无愧:没有遗憾。
君平:汉代隐士杨君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属于文人墨客间互赠唱和之作。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表示苏轼与友人因仕途之事偶尔相遇,而这种机缘在他们生活中并不常见。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评价不以为然的态度。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淡漠和忘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琐碎杂事的无奈接受。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描述了诗人长时间的书写劳作,身体状况因而受损,反映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投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这里“琴台”指代诗人的文学创作和精神世界,而“遗魄”则象征着灵魂的一部分。诗人自嘲归来晚了,可能是在反思自己在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文字留给旧友,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温暖和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馀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人生虽不完美,但在精神上是坦荡无瑕的,并且这种坦荡的心灵状态使得他能够与友人平等相处,共同追求生命中的真理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苏轼对个人生活、文学创作和朋友情谊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五)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

哀哉丧乱世,枭鸾各腾翥。

逝者知几人,文举独不去。

天方斲汉室,岂计一郗虑。

昆虫正相齧,乃比蔺相如。

我知公所坐,大名难久住。

细德方险微,岂有容公处。

既往不可悔,庶为来者惧。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馀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七)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八)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空馀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