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黄精

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

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

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神奇的草药出自西山,人们采挖它的根来服用。
经过九次蒸煮,能改变凡人的体质,这是古代文献上的记载。
在半夜等待火候适中,香气弥漫在南边的廊轩。
静心修行,感动了众神,医药之道开启了玄妙之门。
心中怀有超脱世俗的想法,怎会与普通世人相提并论。
最终希望能摆脱官印束厄,永远与天地共存。

注释

灵药:具有神秘力量的草药。
西山:指西方的山,常用来象征远方或仙境。
服食:服用,吃。
根:这里指草药的根部。
九蒸:中药炮制方法,多次蒸煮以提升药效。
凡骨:平凡人的身体。
经著:古代的经典著作。
上世言:古代的记载或传说。
候火:等待火候,指炼药时对火候的掌握。
馨香:香气。
南轩:南边的廊轩或房间。
斋居:清修居住。
感众灵:感动神仙或灵界生物。
药术:医药知识和技术。
妙门:玄妙的门径,这里指医药之道的奥秘。
物外心:超脱世俗的心境。
俗士:世俗之人。
印绶:古代代表官职的印信和绶带,这里代指官职。
天壤存:与天地同寿,意指长久生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采集灵药的场景,展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开篇“灵药出西山,服食采其根”两句,直接指出了仙药的来源和采集方式,西山常被象征为仙境,此处灵药自然而然地与神秘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的神奇色彩。

“九蒸换凡骨,经著上世言”表达了服食灵药后的效果,即通过九次蒸煮以达到骨骼更新,从凡人变为仙人的过程,这种修炼手法源自道教内丹术,诗中借此传达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候火起中夜,馨香满南轩”则是描述煎药的情景,选在深夜等待药物中的精华释放,形成馨香四溢,这种细腻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接下来的“斋居感众灵,药术启妙门”表明了仙人通过斋戒清心寡欲,与自然界中各种神灵产生共鸣,同时也指出了修炼之道是一种深奥的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

诗中的“自怀物外心,岂与俗士论”则是表达了仙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不同于凡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高洁孤傲的情操,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抒发。

最后,“终期脱印绶,永与天壤存”意味着最终的目标是达到不死,即超越生老病死,融入自然,与宇宙共存。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最高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采药、煎药和修炼过程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长生不老理想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仙道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家思想的一隅。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乘月过西郊渡

远山含紫氛,春野霭云暮。

值此归时月,留连西涧渡。

谬当文墨会,得与群英遇。

赏逐乱流翻,心将清景悟。

行车俨未转,芳草空盈步。

已举候亭火,犹爱村原树。

还当守故扃,怅恨秉幽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凌雾行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慄。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夏日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夏冰歌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

碎如坠琼方截璐,粉壁生寒象筵布。

玉壶纨扇亦玲珑,座有丽人色俱素。

咫尺炎凉变四时,出门焦灼君讵知。

肥羊甘醴心闷闷,饮此莹然何所思。

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