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如晦宰吴江

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

柴桑别后馀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

邂逅都门谁载酒,萧条江县去鸣弦。

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年轻的黑发和红润的脸庞,两人头戴幅巾,谈笑风生。
自从柴桑分别后,我只剩下三条小路,如今回到京城,全部居住在一个小屋。
在都城偶然相遇,谁能携带美酒,我在寂寥的江县,只听见琴弦的声音。
仍怀疑那甫里英杰的灵魂尚在,当你到达时,请帮我停船靠岸。

注释

青发:年轻的黑发。
朱颜:红润的脸庞。
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欢然:愉快的样子。
柴桑别后:自柴桑分别之后。
馀三径:剩下三条小路,指归隐之处。
天禄归来:回到京城任职。
尽一廛:全部居住在一个小屋。
邂逅:偶然相遇。
都门:京城。
谁载酒:谁能带来美酒。
萧条江县:寂寥的江县。
甫里:指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泛指贤人之地。
英灵:杰出人物的精神或灵魂。
舣船:停船靠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青年时期的友情和欢聚场景,以及对朋友离别后的怀念之情。开篇“青发朱颜各少年,幅巾谈笑两欢然”生动地勾勒出一群年轻人欢聚一堂的情形,他们或许是同窗好友,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这份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快乐交融,是诗人所珍视的美好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友情也受到了考验。"柴桑别后馀三径,天禄归来尽一廛"表达了朋友分别后的孤独感受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这里的“柴桑”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馀三径”则暗示了一种深远的别离。

诗人在继续描述自己的心境,提到“邂逅都门谁载酒,萧条江县去鸣弦”。这里流露出一种寂寞和失落的情绪。诗人可能是在寻找着曾经共度美好时光的朋友,而那种欢乐的气氛如今只剩下回忆。

最后两句“犹疑甫里英灵在,到日凭君为舣船”表达了诗人对故友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即便是分别多年,他仍旧怀疑那位朋友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英气与才华。而“到日凭君为舣船”则是希望这位朋友能够像舟船一般,在波涛汹涌的生活海洋中坚定前行。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人生变迁与情感的深沉。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往往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以深刻的情感去表达这些瞬间。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潘景纯

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

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

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

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游草堂(其二)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

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

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

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游草堂(其一)

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沈。

鹤有思颙意,鹰无恋遁心。

禅房闭深竹,斋钵度遥岑。

寂寞黄尘里,金身倚一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