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舜俞在水月院中的游历和感受。首句“兴随白鸟汀洲立”,写诗人兴致勃勃地站在水边洲头,白鸟相伴,显现出他的闲适与自然之趣。接着,“步入青林台殿出”描绘他步入深林,穿过台殿,展现出庭院的宁静与庄重。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月院的环境特色,湖水与山色相互映照,仿佛连通着仙人的泉水和隐士的居所,富有禅意和隐逸之情。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常常乘舟探访这样的地方,期待能遇到高人隐士。最后一句“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则通过写实的场景,描绘了夜晚寒风吹过,人们在院中采摘橘子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季节更迭和生活的朴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月院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宁静之美。
不详
白发老僧安住处,青衫司马爱閒来。
松嫌天近株株短,花待春归款款开。
堪信壶中藏日月,谁知云外有楼台。
官卑合是寻山客,不见芳菲意懒回。
已怜门巷林中出,况复轩窗水畔开。
冷淡山光明枕簟,动摇波影上樽罍。
坐看天际孤舟失,惯见桑阴五马来。
长恨夕阳吟不足,阑干留共月徘徊。
湖光野色著人衣,众乐开亭此处宜。
击棹高歌山自响,踏青红影岸相随。
消除矰缴容鸥鸟,改换风烟入柳丝。
荇菜藕花应见忆,短篷孤榜独来时。
倦辔曾投林下宿,短篷重见越江边。
人归河岳仪型在,事隔桑溟物色传。
弟子共谈庭际柏,公卿多识社中莲。
高风自出空王侣,驰誉丹青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