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
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
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物品的精妙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职的渴望。诗中融合了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发匀肉好生春岭”一句,以山岭生长着鲜美的野兽为比喻,形容物产丰富,暗含对远方友人生活安好的祝愿。接下来的“截玉钻星寄使君”,则通过精巧雕刻玉石以示敬意,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给友人的深情厚谊。
“檀的染时痕半月”这一句,以檀木之美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物品的陈旧,半月形状的檀木上留下了岁月的印记。紧接着,“落梅飘处响穿云”,描绘的是落梅随风飘散,其声音穿透云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楼中威凤倾冠听”一句,以楼中的雄鹰比喻高洁独立的品格,而“沙上惊鸿掠水分”,则以大雁飞越沙滩,掠起水花为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追随。
最后,“遥想紫泥封诏罢”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诏书的渴望,而“夜深应隔禁墙闻”,则透露出即便是在深夜静寂中,也期待着能够听到来自外界的消息,尤其是与官方相关的信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场景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于仕途的向往。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春半年已除,其馀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帆湿去悠悠,停桡宿渡头。
乱烟迷野岸,独鸟出中流。
篷雨延乡梦,江风阻暮秋。
傥无身外事,甘老向扁舟。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