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百二十日禁足,三十五日在外走。
熨斗煎茶铫不同,泥牛解作师子吼。
今朝法岁已周圆,拈得鼻孔失却口。
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日常琐事和禅修体验为题材,寓含深意。首句“一百二十日禁足”可能指的是禅定修行中的闭关静坐,僧人在此期间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次句“三十五日在外走”则暗示了禅修者在短暂的休息或观察世间时的活动。
“熨斗煎茶铫不同”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比喻修行者的内心变化,熨斗与铫子虽有别,但都能煮水泡茶,象征着修行者在不同阶段对佛法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差异。
“泥牛解作师子吼”借用佛教典故,泥牛象征凡俗之身,师子吼则是佛的威严之声,这里表示修行者虽然身份普通,但能领悟到真理,发出如狮子般震慑人心的智慧之声。
“今朝法岁已周圆”意味着修行的一个周期已经完成,佛法的圆满境界得以体验。“拈得鼻孔失却口”进一步强调禅修者通过深入内省,超越言语表达,达到无言之境。
最后两句“以大圆觉为伽蓝,七七依前四十九”,伽蓝原指寺庙,此处喻指大彻大悟的心灵家园。诗人说以大圆觉为修行的居所,强调了心性的自由和解脱。而“七七依前四十九”则可能是对禅修周期的重复,再次强调修行的循环往复和不断精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和禅修体验的叙述,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今朝又是六月半,记得一则旧公案。
拄杖子吞却法身,露柱在傍偷眼看。
看不看,拈起秦时?轹钻。万别与千差,吾道一以贯。
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
蓦然撞著桃符神,两手椎胸叫冤苦。
艾人云:休叫苦,只有一处堪回互。
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霜风刮地来,法身赤骨?。
人有心看月,月无心照人。
有无成一片,方始得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