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二气莫交争"表明阴阳两气在自然界中和谐共存,不应相互抗争;"春分雨处行"则是指在春季这个时节,雨水润物,生机勃发。
接下来的"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用现代的比喻手法,将自然现象描绘得如同观看一场大自然的电影一般,既新颖又富有诗意。"山色连天碧"和"林花向日明"则是对景色的细腻刻画,表现了山峦与林间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中,“梁间玄鸟”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的鸟类,其“语”代表着对人类情感的理解和传达。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深层次感悟,以及希望通过自然的声音来洞察人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充满了哲理与美学的思考。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