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陆肱往太原

并州非故国,君去复寻谁。

猃狁方为寇,嫖姚正用师。

戍烟来自号,边雪下无时。

更想经绵上,应逢禁火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并州并非故乡,你离去后又将追寻何人?
猃狁此时正作乱,英勇的嫖姚将军正在率兵征讨。
烽火台的烟雾中传来号角声,边境的雪花无止无休地下着。
遥想经过绵上之地,应当会遇到禁火的节日时期。

注释

并州: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地区,非诗人的故乡。
故国:故乡。
君: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离去的人。
猃狁: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以其勇猛善战著称。
师:军队。
戍烟:边防军的烽火。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附近,有历史上的军事要塞。
禁火期:古代节日如寒食节,期间禁止烟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送友人陆肱往太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边疆战事的担忧。

"并州非故国,君去复寻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开后,无人可寻的孤独感和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并州" 指的是唐代的一个军事要塞,即今山西太原一带,虽然不是诗人故乡,但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诗人心中的重要地点。

"猃狁方为寇,嫖姚正用师。" 这两句描绘了边疆的战争景象,"猃狁" 和 "嫖姚" 是古代北方民族的名称,常与军事冲突相关联。这两句传达了边疆的紧张气氛和战事频发的局势。

"戍烟来自号,边雪下无时。" 这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戍烟" 指的是军营中的炊烟,这里暗示着战争的氛围,而 "边雪" 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感——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失去了流动性。

最后两句 "更想经绵上,应逢禁火期。"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够再次相见的愿望。"经绵上" 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 "应逢禁火期" 则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期待,希望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条件下能够重聚。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环境和战争氛围的描写,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送友人往太原

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

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

汾河流晋地,塞雪满并州。

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友人往振武

风沙遥见说,道路替君愁。

碛夜星垂地,云明火上楼。

征鸿辞塞雪,战马识边秋。

不共将军语,何因有去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友人喻坦之归睦州

归心常共知,归路不相随。

彼此无依倚,东西又别离。

山花含雨湿,江树近潮欹。

莫恋渔樵兴,生涯各有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游太原

孤帆几日悬,楚客思飘然。

水宿南湖夜,山离旧国年。

秋风高送雁,寒雨入停蝉。

此去勤书札,时常中路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