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咏(其五)渥洼池天马咏

渥洼为小海,伊昔献龙媒。

花里牵丝去,云间曳练来。

胜骧走天阙,灭没下章台。

一入重泉底,千金市不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在古代,人们把渥洼池比作小小的海洋,从前这里曾贡献过神骏的龙马。
它在花丛中牵引着彩丝离去,又似从云端拖着白绢归来。
这杰出的骏马奔向天宫之门,消失时却也快如穿梭在章台之下。
一旦它踏入深深的地下泉源,便是万两黄金也买不回它的身影。

注释

渥洼:指传说中的产龙马之地,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南湖店附近,这里比喻为小龙马出生的地方。
小海:形容渥洼池的广阔,有如小海洋。
伊昔:往昔,从前。
龙媒:指优秀的马,传说中能乘之升天的神骏。
花里:花丛之中,形容环境优美。
丝:这里可能指牵引马的缰绳,也可能象征着与龙马相关的神话色彩。
云间:高空的云中,形容马奔跑时的高远姿态。
曳练:拖着像白绢一样的东西,形容马奔跑时的潇洒英姿。
胜骧:杰出的骏马,骧指向上举头的马,胜骧即指非常优秀的马。
天阙:天上的宫阙,比喻极高的地方或帝王的居所。
灭没:消失,指骏马奔跑得极快,以至于视线中消失。
章台:古台名,多泛指为游乐场所,这里可能借指繁华之地或与帝王有关的地方。
重泉:深泉,指地下水深处。
千金市不回:即使花费千金也无法买回,形容失去后无法挽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想象与神秘色彩。开篇“渥洼为小海”直观地将渥洼比作一个小型的海洋,其广阔却不及大海,既表明其规模,也映射出诗人对此景观的独特感受。“伊昔献龙媒”中的“伊昔”一词常用以指古代或过去,联想到了古时传说中龙与人的交流,这里的“献龙媒”则是说渥洼中有献祭给龙的物品,或许是象征性的存在。

接着,“花里牵丝去,云间曳练来”两句,则将视线从水面转移到空中和植物之间,生动地描绘了某种细长物件在空中飞扬,如同天上的织布。这些意象丰富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或者奇异现象。

“胜骧走天阙”一句,画面突然变得宏伟,“胜骧”指的是优良的马匹,而“走天阙”则是说这些马儿仿佛能行走于天际之上,让人想象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紧接着,“灭没下章台”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力量使得那些高耸的建筑物消失不见。

最后,“一入重泉底,千金市不回”则是说当事物一旦落入深泉之中,就如同价值连城的财宝永远无法取回。这两句可能在隐喻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命运或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充满力量与变化的世界。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敦煌廿咏(其九)瑟瑟咏

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

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

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

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敦煌廿咏(其十三)墨池咏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

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

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敦煌廿咏.题隐士咏

青溪逐水著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

鸟坐春池双影近,人呼幽谷两声遥。

祥烟五色飞仙电,瑞草千丛间药苗。

河畔曲肱而取饮,嫌烦且弃树中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敦煌□□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

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

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