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形式: 古风

翻译

八岁时总是偷偷地照镜子,已经能画纤长的眉了。
十岁时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装饰自己的裙裳。
十二岁时学习弹琴非常用功,套在指头上的银甲也顾不得摘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芙蓉:荷花。
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筝: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
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少女成长过程的诗,通过几个关键年龄点刻画出她的变化和特质。开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表明少女从小就有意识地打理自己的容貌,而且已经能够自己描画眉毛,这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早熟的心智。

接着,“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则是说十岁时,她已开始外出踏青,并且穿着用荷花图案做装饰的衣服,这不仅展示了她与大自然亲近的一面,也反映了古代对女性美好的期待。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显示她十二岁时就开始学习弹奏一种名为筝的乐器,而且还表现出坚持不懈的态度,因为“银甲”通常指的是乐器上的装饰,这里用来比喻她的毅力和专注。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则暗示她到了十四岁的时候,还在家中隐藏着对父母及长辈的深情,但同时也透露出她尚未结婚的事实,这里可能隐含了对未来命运的一种期待或担忧。

最后,“十五泣春风,背面鞦韆下”则描述她在十五岁时,在春天的微风中哭泣,而“背面鞦韆下”则是说她正在学习骑马,这个年龄正值青春期,她的情感可能尤为敏感,同时也在积极地准备着未来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少女成长各个时期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生涯中的美好、期待和挑战。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无题二首(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无题四首(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日高

镀镮故锦縻轻拖,玉?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