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悲秋(其四)》由清代诗人钱曾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怀念。
首联“卷然双鬓感秋蓬,十四年来昔梦中”,开篇即以“卷然双鬓”描绘岁月的痕迹,与“秋蓬”相呼应,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十四年的时间跨度,将个人经历与历史长河相连,引发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
颔联“放鹤亭南寻处士,操蛇山北笑愚公”,通过“放鹤亭”与“操蛇山”的典故,分别象征隐逸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在这里寻找隐居的高人,同时也以“愚公移山”的故事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经沧桑,仍怀有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
颈联“新愁汴水烟花绿,旧恨樊楼灯火红”,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汴水”与“烟花绿”、“樊楼”与“灯火红”相结合,既描绘了自然美景的生机盎然,也暗含了对往日繁华生活的追忆与留恋。同时,“新愁”与“旧恨”的交替,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与回忆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状态。
尾联“苦爱青州从事好,醉乡端合老无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在“青州从事”这一典故中,诗人借以表达对真挚友谊的渴望,而“醉乡”则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精神的寄托。最后一句“老无功”则流露出对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象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岁月流转中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