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各地诸侯尊崇鲁国学问,像羔羊雁群般聚集学习。
外史编纂着新颖的韵文,中郎确立着古文的标准。
内容涵盖百家精华,书卷记录着三皇五帝的古训。
借《国语》意在阐明万物,帝王之言旨在引导臣民。
潜心研究已达精深境界,欢庆宴饮也应适可而止。
独自遥望西山而去,愿将此身寄托于白云之间。

注释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各国统治者。
崇鲁学:推崇鲁国孔子的学说。
羔雁:比喻求学的士子。
日成群:形容人数众多。
外史: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
刊新韵:编纂新的文学作品。
中郎:官职名,这里泛指文人学者。
定古文:确定古文的经典地位和规范。
菁华:精华,指各种学说的精髓。
百氏:百家,指多种学术流派。
缣素:丝织品,这里代指书籍。
三坟:上古的三部经典,泛指古代典籍。
国语:古代史书,这里泛指经典文献。
开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王言:帝王的言论或教诲。
致君:辅佐君主,使其成为明君。
研精:深入研究,达到精通。
业已就:学业已完成或成就已达成。
欢宴:庆祝的宴会。
惜应分:应当珍惜但也有节制。
独望:独自远望。
西山:泛指远处的山,象征远离尘嚣。
将身寄白云:将自己的身心寄托于自然,追求超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学者之间互相尊崇、交流文学的场景。开篇“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表明各国君主都敬仰鲁地的学问,而学者们像和鸣的羔羊一样聚集在一起,显示出学术氛围之浓厚。"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则指出外来的历史学家创造新的诗韵,中郎(官职名)则致力于确定古代文学的准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

接着“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展现了各种美好的学问和纯洁无瑕的文章,如同准备礼仪用的缣素布,堆积如山。"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国家的语言来启迪万物,也许是为了将王者之言传达给君主。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则写出了学者们在研究和探讨中达到精髓,并在喜悦的宴席上对美好时光感到珍惜,不愿意看到它结束。最后“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诗人独自眺望着西边的山峦,心中想要将自己的身心托付给那飘渺的白云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文学和学术交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传承与个人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春日和卢使君幼平开元寺听妙奘上人讲

仁圣垂文在,虚空日月悬。

陵迟追哲匠,宗旨发幽诠。

法受诸侯请,心教四子传。

春生雪山草,香下棘林天。

顾我从今日,闻经悟宿缘。

凉山万里去,应为教犹偏。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

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

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翻译推南本,何人继谢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送柳淡扶侍赴洪州

中林许师友,忽阻夙心期。

自顾青緺好,来将黄鹤辞。

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

烟雨孤舟上,晨昏千里时。

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

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凌晨拥弊裘,径上古原头。

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琼峰埋积翠,玉嶂掩飞流。

曜彩含朝日,摇光夺寸眸。

寒空标瑞色,爽气袭皇州。

清眺何人得,终当独再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